成语大全网 - 成语大全 - “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是什么意思么?求解,谢谢

“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是什么意思么?求解,谢谢

运动状态之军队的运行状况,动静变化多端,避开敌人之实力而击打他们虚弱部位,盯着它实力盈满的地方却骚扰他声势浩大的地方,结成强大的阵势直接攻击它的老窝,断掉围绕它的一些四周辅助的经络样的副线。

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灵活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

《汉书·匈奴传》载:"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无所得。"汉高祖设置游击将军,把游击部队称为"游兵"、"游骑"、"游军"。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载:"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这里说的游兵的作战行动,是游击战性质的。 《握奇经·八阵总述》 “游军”一节记述:“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陈(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这是对游击战特点的生动描述。

握奇经

中国古代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又名《握机经》、《幄机经》。1卷,380余字(一本360余字)。相传其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引申,汉武帝丞相公孙弘作解。另附佚名《握奇经续图》 1卷,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八阵图总述》 1卷。

《握奇经》以天地风云四阵为正,龙虎鸟蛇四阵为奇,四正四奇总为八阵。大将居阵中掌握机动兵力(即所谓“余奇”之兵),称为“握奇”。布阵时,先由游军于阵前两端警戒;布阵毕,游军撤至阵后待命。作战时,四正与四奇之兵与敌交锋,游军从阵后出击配合八阵作战,大将居中指挥,并以“余奇”之兵策应重要作战方向。由于经文简略,关于四正四奇的方位,在布阵和作战时的作用,两者变换演化关系,后人解释不尽一致。

 经曰:八阵,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或总称之。

 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圆,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冲有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为八阵。阵讫,游军从后蹑敌,或惊其左,或惊其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于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其中,张翼以进;鸟掖两端,向敌而翔以应之。虚实二垒,皆逐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行,以正合,以奇胜。天地以下,八重以列。或曰:握机望敌,即引其后,以掎角前列不动,而前列先进以次之。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

 天或圆而不动,前为左,后为右,天地四望之属是也。天居两端,其次风,其次云,左右相向是也。地方布,风云各在前后冲之前,天在两端,其次地居中间,两地为比是也。纵布天一,天二次之;纵布地四,次于天后;纵布四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地前冲居其右,后冲居其左,云居两端。虚实二垒,则此是也。

奇兵赞

古之奇兵,兵在陈内。今人奇兵,兵在陈外。

兵体无形,形露必溃。审而为之,百战不昧。

合而为一离而为八

合而为一,平川如城。散而为八,逐地之形。混混沌沌,如环无穷。纷纷纭纭,莫知所终。合则天居两端,地居其中。散则一阴一阳,两两相冲。勿为事先,动而辄从。

 游军 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 结陈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

 金革 金有五,革有五。退则听金,进则听鼓。 鼓以增气,金以抑怒。握其机关,战不失度。

 鼗鼓 红尘战深,白刃相临。胜负未决,人怀惧心。 乍奔乍背,或纵或擒。行伍交错,整在鼗音。

 麾角 麾法有五,光目条流。角音有五,初警末收。 麾者指挥,角者警觉。临机变化,慎勿交错。

 兵体 上兵伐谋,有下用师。弃本逐末,圣人不为。利物禁暴,随时禁衰,盖不得已。圣人用之,英雄为将,夕惕干干,其形不偏,乐与身后,劳与身先。小人偏胜,君子两全。争者逆德,不有破军,必有亡国。握机为陈,动则为贼。后贤审之,勿以为惑。“夫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圣人之言,以戒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