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看了很多书和视频,发现很多成语都来自《易经》及其相关的卦象。
比如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分别来自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否极泰来,来自否卦和泰卦,所谓物极必反,否到极致,自然就会生泰。
又比如谦谦君子,来自谦卦;革故鼎新,来自革卦和鼎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老师们在讲解时也会特别提到这一块,觉得特别有意思,原来每个成语有那么多丰富的内涵,让我对中国的成语有了全新的认识。
想起学生时代,只是单纯背诵成语的意思去应付考试,从来没有真正仔细去了解过这些成语的来历和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它们带来的哲理以及对我们的启发,现在重温的同时也算是给自己又补了一课。
最近刚好听到曾仕强教授讲“顺其自然”和“听其自然”的区别,不知道你是否对它们有误解呢?
以前听到“顺其自然“这个词,面对一件事情不知道怎么办时,就顺其自然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起来比较佛系。
但其实能隐隐感觉到有无可奈何的情绪在内,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消极和负面的味道。
时机不对,就算行动也不能达成结果,所以要顺应这个时的进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该做的时候做,不该做的时候不做。
时机不到时,唯有等待,并同时充实自己做准备。
当然,顺其自然,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坐在那里干等结果,也不是走到哪步算哪步,完全听天由命。
而是该行动时积极行动,时机不对不能行动时,就停止行动,这里的不动其实是另一种行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为。
在时机不到时,“无为“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而我们在生活中通常会觉得,做事情行动起来才是积极,不动或者等待似乎就是被动消极状态,这真的是对顺其自然最大的误解。
它不仅不消极,相反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事方式,不动或者等待并不是真的不动,而是行动前的准备过程,是在默默蓄势,就等待时机的到来,再一触即发。
而听其自然,曾教授的解读是:
也因此,他鼓励我们做事情要顺其自然,而不是听其自然。
我还特地百度了一下它们的定义:
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已经大概能区分它们的区别了,听其自然明显是带有消极意味的处事方式,而顺其自然则不是,曾教授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一直把“顺其自然”用在了不当的位置,我理解的顺其自然原来只是“听其自然”,而很多时候自己也真的只是放任其自然发展,等待结果自己出现,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而这对两个词有了重新理解后,我才明白,你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从来不可能听其自然,你只有老老实实的做好每一步,顺其自然,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切。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你是真的顺其自然,还是假的以此来作为借口,实际上是“听其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