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中华民族大家庭》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互相争论、批判,但同时,各家在争论的同时又互相吸收、融合,如儒家荀子的“礼”是吸取了法家“法”的内容,法家韩非的“道”是改造了道家老子的“道”,汉及以后社会中的儒法合流,也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的相互对立、互相吸取的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词:百家_鸣,思想文化,影响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高度评价这一时期,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此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观点:“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论述: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中华民族性格中那种重视现实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那种乐观进取、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都可以追溯到“仁学”的影响。道家是以老子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的基本思想对现在社会多个领域以及方面带来启示,并指导人类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来源:读天下牋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