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大全 - 事半功倍的出处

事半功倍的出处

事半功倍的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事半功倍介绍:

拼音:shì bàn gōng bè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公孙丑》。事半功倍意思是花一半力气,收到成倍效果;指做事得法,因此费力小,收效大。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息,人民不堪忍受暴虐政治的统治。因此孟子认为,这个时候,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如能推行王道,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比起周文王时代要容易得多。

孟子说:“周文王仅以方圆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结果战胜了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夺取了整个天下。夏、商、周三朝兴盛时,国土面积并不大,可现在的齐国却疆域十分辽阔。

而且齐国还有那么多百姓,地广人多,这时只要君主对百姓好一点儿,谁还能阻止齐国称霸?况且这些年来也没什么仁君出现,百姓深受暴政的折磨,要求也就降低了。现在,老百姓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历史上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

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饥饿的人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了,口渴的人只要有口水喝也就好了。孔子说过,德政推行起来,比传递文书命令还要快。”

孟子顿了顿说:“现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那么老百姓的喜悦之情,就会像被倒悬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如能这样,要想统一中国,就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与古人相比,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可以收到双倍的效果。”

成语寓意:

孟子说,百姓正在经受暴虐政治的折磨,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统一全国必定事半功倍。成语告诉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盲目的蛮干可能会空费力气,收效甚微。找准了方法再去做,利用有利的时机,就能够让事情更容易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