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大全 -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战国赵括真能“纸上谈兵”吗?

纸上谈兵被现代人认为是跟赵括脱不开关系,但其实这个成语只是后世人对于赵括事件的简短评论,有点像是我们现在的神评论一样,而战国时连纸都还没发明,何来纸上谈兵?

成语背后的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之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赵括接替廉颇领军上战场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名将赵奢,赵奢是个非常著名的将领,他有统兵之道,并且在他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培养他。赵奢的儿子就是故事的主角赵括。

赵括虽然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可惜并不如父亲那般在实际战场上打拼出来的将领气质。赵括更符合的是个纨绔的富二代,喜爱金钱和土地,对于军队则是打心眼儿里看不起。赵王派赵括出兵的时候,赵括的母亲极力反对,知子莫若母,她就知道自己的儿子只会做表面文章,其实没啥内涵。

赵王自认为赵括的母亲没有眼光,一意孤行安排赵括继续带兵,最后赵括不仅自己惨死,还害的十万赵军被秦军活埋。

赵括的故事其实起到的是警示的作用,是对于那些刚愎自用又没啥大才干的人的一种讽刺。战国时期我们国家还没有出现纸张,所以这个典故只是一个原始素材。到了明清时期,一些读者在读了赵括的故事之后深深的表示无语,赵括可以把兵法倒背如流却不会实际应用,就跟在纸上打仗一样,不切实际。

于是有人就总结出了纸上谈兵这个词语,用来讽刺那些只会空谈大道理,却不切实际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