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踬后、伯乐相马、爱才若渴、蔼然仁者。?
一、跋前踬后:
1、拼音:[ bá qián zhì hòu ]。
2、释义: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3、出处:《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二、伯乐相马:
1、拼音:[ bó lè xiàng mǎ ]。
2、释义: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3、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三、爱才若渴:
1、拼音:[ ài cái ruò kě ]。
2、释义: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3、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4、典故:
明末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王时敏从师于“江南第一书画家”董其昌,书画方面大有长进,成为清初著名画家之一,他作画风格独特,深受人民的喜爱。
他爱才若渴,把自己的书画及藏画经常展览,让四方有名的画家或爱好者来观摩,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
四、蔼然仁者:
1、拼音:[ ǎi rán rén zhě ]。
2、释义: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3、出处: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4、造句: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