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事无补的意思是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或益处。
于事无补,汉语成语,拼音是yú shì wú bǔ,这个成语常用来表示所做之事对于真正需要完成的事情没有助益。它出自丁玲的《风雨中忆萧红》,书中写到: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大错已经铸成,你再责备他也于事无补。事前不仔细计划,事后才后悔自责是于事无补的。这些例句都展示了于事无补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近义词有无济于事,反义词是行之有效。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是中性,常用程度也为常用。
于事无补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四个汉字组成:于、事、无、补。其中,于是一个介词,表示在某个时间、地点或范围内;事是指事情、事件;无是一个否定词,表示没有;补是指弥补、补救。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某个时间、地点或范围内,对于某个事情没有弥补或补救的作用。
《风雨中忆萧红》的作者简介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生于湖南临澧,早在1922年初就赴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
丁玲的作品广泛且深受读者喜爱,其中《风雨中忆萧红》是她在1942年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此篇文章背景设定在四月的延安雨夜,怀着痛惜之情,回忆了她与萧红的一段短暂的交往,以及萧红的为人处世、自然直率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
这篇散文创作于萧红去世后的三个月,丁玲通过这篇文章寄托了对亡友的思念,也表达了当苦闷和孤寂袭来时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