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故事 - 有 兴 的成语

有 兴 的成语

有 兴 的成语:兴师问罪、兴风作浪、方兴未艾、百废俱兴、一言兴邦等等。

1、兴师问罪,汉语成语,意思是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元吴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译文:赵元昊本姓李,原臣属于宋朝,赐姓赵,后来独立改姓元,制定衣冠样式确定礼乐体制,下令国民全部使用少数民族的文字和礼仪,自称大夏国。宋朝廷于是发动军队,声讨他的罪过。

原著介绍:《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2、兴风作浪,汉语成语,意思是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出自: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译文:嘉州有冷河和源河,河水里面有一个健蛟,翻江搅海作波浪,损害当地的人民。

原著介绍: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锁魔镜》。无名氏撰。末本。剧演玉帝以赵昱为嘉州太守,因斩蛟有功于民,敕封灌口二郎神。

3、方兴未艾,汉语成语,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出自: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译文:天下并没有狡猾且不可制服的奸贼,敌寇也并非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何必非要这般畏缩呢?

原著介绍: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陈亮(1143年—1194年),原名汝能,后改名亮,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才气超迈,喜谈兵。

4、百废俱兴,汉语成语,意思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译文: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原著介绍:《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5、一言兴邦,汉语成语,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自:《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译文:一句话可以兴国的人,有谁?

原著介绍:《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