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什么诚什么是什么成语
成语: 心悦诚服
拼音: xīn yuè chéng fú
解释: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举例造句:他很威武,我不得不心悦诚服。
拼音代码: xycf
近义词: 心甘情愿、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反义词: 口服心不服、差强人意、嗤之以鼻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正音 : 服,不能读作“fù”。
成语辩形: 悦,不能写作“乐”。
成语辩析 : 心悦诚服和“五体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带有诙谐和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的意思;强调真心真意;不虚假。
产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常用
英文: be pletely convinced
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贰』 什么是成语故事中的成语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叁』 成语故事的"成语"指的什么意思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回文化的一大特色,答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肆』 什么心什么心的成语,急急急!!!
将心比心、以心传心、以心问心。
一、将心比心
白话释义:拿自己的心专去比照别人的心,指属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朱子语类》:“譬如交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二、以心传心
白话释义: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朝代:唐宋
作者:惠能说
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三、以心问心
白话释义: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4)成语什么心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将心比心的近义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一、推己及人
白话释义: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与范直阁书》:“推己及人则宜。”
翻译: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是最好的。
二、设身处地
白话释义: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礼记·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翻译:应该要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啊
『伍』 心什么诚什么成语
心悦诚服xīnyuèchéngfú
[释义]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回服气或服从。悦:愉快答;诚:真心。
[语出]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为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正音] 服;不能读作“fù”。
[辨形] 悦;不能写作“乐”。
[近义] 心甘情愿 心服口服
[反义] 口服心不服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真心服从或佩服人和事。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五体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带有诙谐和讽刺的意味;~则含有“乐意”的意思;强调真心真意;不虚假。
『陆』 什么心什么目 成语
爽心悦目、烦心倦目、适心娱目、惊心眩目、惊心夺目。
一、爽心悦目
释义:谓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出自: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
示例: 她穿着这身衣服真让人爽心悦目。
二、烦心倦目
释义: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出自: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示例: 连日的文秘工作使她烦心倦目,好想就此沉沉睡去。
三、适心娱目
释义:犹言喜心悦目。
出自:清·周亮工《书影》第十卷:“予谓名人适心娱目,偶一为之,亦复何损。”
示例:鞭炮唱响庆元宵,欢欣鼓舞齐欢跳。花灯摆放巨龙阵,长街短巷人如潮。灯笼呈现十五圆,喜心悦目品汤圆。祈盼年丰万事圆,汤圆甜蜜美满圆。愿你元宵全家福,甜美如意十五度!
四、惊心眩目
释义:使人眼花心惊。
出自: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示例:剧烈的光浪狂飙怒卷,惊心眩目,伴着风雷之音,层层叠爆。
五、惊心夺目
释义: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出自: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示例:金属的色泽,看上去很是惊心夺目,有一种绚丽的美。
『柒』 成语 什么心什么所
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欲:想要。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解释 随:任凭;由着。
词意: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秦牧《艺海拾贝·<画蛋·练功>》:“多画蛋,那就是训练眼睛去观察形象,训练手~地表现事物。”
近义词 为所欲为、自得其乐
反义词 谨小慎微、缩手缩脚
歇后语 寡妇选郎——~;雕塑匠手里的泥巴——~
人心所向
rén xīn suǒ xiàng
解释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示例这是~,此人和之大利。 ◎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近义词众望所归、深得人心
反义词众叛亲离、怨声载道
语法主谓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指受群众所拥护。
故事晋朝时期,登基不久的晋愍帝司马邺要举行盛大庆典,丞相司马睿的主簿熊远认为与国家危难局面不相称,就上书劝谏愍帝:天子要与民同忧,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我劝天子应该提倡忠孝之仪,宣扬仁义之统。司马睿也加以赞同,愍帝接受劝谏。
从心所欲
cóng xīn suǒ yù
〖解释〗从:顺从。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示例〗从此可以高枕而卧,~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人心所归rén xīn suǒ guī
解释:指众人所归向、拥护的。
『捌』 心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得心应手
[拼音]
dé xīn yìng shǒu
[释义]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版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权非常顺利。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例句]
张师傅做盆景又快又好,真是官止神行,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