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故事 - 无形组成语

无形组成语

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从不同的角度讲出了共同的道理和意向。以"厚德"载万物,兼容天下,故总体上似无"定形";由于"固无定形"而能容纳"多形",时时吞吐吸纳外来之物,以壮大丰富自己,故能看似"无形"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老子个人过分主张"阴柔",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相悖谬,他还常用"辩证"的方法来为自己消极"无为"的主张做论证,这一点了不可取。但是,他所说的"大象无形"倒有阳刚之气,用"大象无形"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伟大精神气质,倒是非常贴切的。

古人以朴素的方式,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宏观定位和发展定向。可以说,"厚德载物"和"大象无形",正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气派,是一个有志于肩负人类历史重任的伟大民族共同体所需要、所应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风格和整体面貌。

在几千年的实践中,这种"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和活力资源,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在很多情况下是未必自觉的)保持和发扬起来,成为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历经无数劫难而不衰败溃散,并能够取得成功和辉煌的一个重大条件。

一个人的生命能延续多长时间好像是一个定数,每个人自己无力改变许多,怎样更好地享受生命?就成了人类永远的追问。每个人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怎样把情感使用到最值得,最有意义的地方去?从而使自己更好地享受生命呢?那就让情感热烈深沉而不矫饰喧嚣,教智慧隽永明快而不邀宠于形。也就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灵魂伟岸,精神高尚,情趣雅宜的体现。这样的人走着稳当,坐着端庄,站着坚实,卧着安恬,使人望而起敬。他们,虽形谦音微,却使人深信:他们将有限的生命用到了是处。"

人年轻时很难“希声,无形”。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是野心和幻想,为实现野心和幻想,总是担心错过什么,总是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于是心境未免浮躁起来。而浮躁的心灵,正是书写庄严人生的大忌。因为它时时会被些微的社会震动,自然灾变以及情感际遇等导因,发生空耗生命的冲动和无为的呐喊。这样的情感貌似很奔放,很无忌,很痛快,很壮烈,实则活的很空洞,很痛苦,很悲哀,只不过当时被表象所迷惑而已。直到攀上了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体会到“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从而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苏东坡就曾说过“寄至味于平淡”,梁实秋也曾发出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慨叹。有了散淡的心境,就会比以往沉着,平实,并时时循着生存智慧的步伐走,下山就从容多了。即使遇到难以抗衡的灾变,只要一息尚存,也会珍惜赖以生存的精力和潜能,把心灵中因重创而发出的不合时宜的声音化为历史悠远的长鸣!“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大音希声,正是蕴含这种深刻内涵的强音。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芳”。真正伟岸的人,不会因为灵魂空虚而去夸大自身的形象,而是要达到”念净境空,虑忘形释“的境界。他们的精神世界已冲破了区区肉体,化为人们的情感世界与智慧视野。大象无形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人格的塑铸。

真正要达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谈何容易,但人生总要有追求,也许,这将是我穷此一生所要达到的境界,无论实现与否,只要尽力去做了,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