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故事 - 成语说东周之智过于腹:文姜死活不回鲁国,鲁庄公怎么办呢?

成语说东周之智过于腹:文姜死活不回鲁国,鲁庄公怎么办呢?

奸情败露,文姜哭哭啼啼来找她哥哥。

那挨千刀的要回国了,他说他不是你妹夫,你才是你妹夫,还说同儿和友儿都是你的种,怎么办呢咱?

不能凉拌!齐襄公牙咬得咯吱咯吱响。

鲁桓公收拾东西准备返程的时候,齐襄公的卫士石之纷如来了,他来传达齐襄公的意思,务请鲁侯驾幸牛山,做彻夜之饮。

为你主婚,去你姥姥的,爷不侍候了!转念,男人气血涌了上来:回你家主公,让他准备好了,本侯马上就到。他是想以酒遮面,尽情数落齐侯,让天下皆知他们兄妹的好事,也以此证明自己绝非熊包。

对于男人来说,喝酒不可怕,但要有酒量。

齐国卿士还没敬一半儿呢,鲁桓公就顶不住了,他摇晃着站起来,手指齐襄公:诸儿老儿,你干的……好事没出口,他便醉倒在几旁。

齐襄公朝公子彭生递了个眼色,彭生慌忙上前扶起鲁桓公:走,我送君侯回家!说着,连挟带抱将桓公拖了出去。

却说这公子彭生乃襄公之叔,是齐国有名的大力士。

车行半道,抱着桓公的彭生用了力,豆芽菜一般的鲁桓公哪经得起这一折腾,大叫一声,口吐鲜血而亡。史载:彭生拉杀桓公。

好人做到底,惊闻凶信,齐襄公颇哭了几嗓子,指令厚殓入棺,随即命人赴鲁报丧,只说是桓公酒后暴卒云云。鲁之从人返国,备言车中弑杀之由,鲁国朝野集体惊诧了。

太子同庶弟公子庆父不干了,他正值少年血性:这还有什么说的,起兵为君父报仇,打他不要脸的!

申繻(rú)也是义愤填膺,问施伯道:齐国能够讨伐吗?

施伯摇了摇头:本就是丢脸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好。况且鲁弱齐强,讨伐未必能胜,反倒欲盖弥彰。不如隐忍,姑且追究车中缘由,使齐杀公子彭生,以解说于列国,齐必听从。

申繻点头,便与诸位大夫扶立太子同主持丧事,候丧车返国,行即位礼。

鲁同时年一十四岁,尚属孩童,遭此大丧,一时之间也是无所措手足。听施伯之言在理,便劝说庆父暂且隐忍,并敕命申繻致书于齐侯。

寡君奉天子之命,不敢宁居,来议大婚。今出而不入,道路纷纷,皆以车中之变为言。无所归咎,耻辱播于诸侯,请以凶手彭生正罪。

再说齐国,襄公览信已毕,即遣人召彭生入朝。彭生自谓有功,昂然而入。襄公当鲁使之面骂道:寡人以鲁侯酒醉,命尔扶持上车,何不小心,使其暴薨,尔罪难辞!喝令左右缚之牢固。彭生大叫道:淫于妹而杀其夫,皆是你无道昏君所为,今日又委罪于我,不过是杀人灭口,我做鬼也不饶你!襄公自掩其耳,吩咐侍卫拖下堂去,当即问斩。

襄公命人送鲁侯丧车回国,文姜内不自安,留齐不归。

鲁大夫申繻率太子同迎柩至郊,即于柩前行礼成丧,然后嗣位,是为庄公。

鲁庄公集群臣商议,为齐迎婚之事。施伯曰:我国有三种耻辱,君侯知道吗?庄公问道:何谓三耻?施伯道:先君虽正办丧事,但恶名传布于外,一耻也;先君夫人留齐未归,引人议论,二耻也;齐为弑父仇国,况吾君在丧服之中,为其主婚,与情理不合,然辞之则逆王命,不辞则贻天下笑,三耻也!

鲁庄公一时戚然,沉吟半晌,道:此三耻何以免之?贤大夫教我。

施伯道:先君之立,未得周王策命,若乘主婚之机,请命于周,以荣名被之九泉,则一耻免矣!先君夫人在齐,还要以礼奉迎,以成全主公之孝,则二耻免矣!惟主婚一事,最难两全,当然也有办法。

庄公急道:有何良策,快教寡人。

施伯道:可将王姬馆舍,筑于曲阜郊外,使上大夫迎而送之,主公只以有丧在身而辞。上不逆天王之命,下不拂大国之情,中不失居丧之礼,如此则三耻亦免矣!

庄公大喜道:申繻说你‘智过于腹’,还真是这样啊!

施伯乃鲁惠公之孙,公子施父之子,以父字命为施氏。

按照周礼,诸侯新立,要穿上丧服到周王室请求策命,周王赐以适合爵位的衣服车马,叫“赐命”。 周室东迁以后积贫积弱,每一年都有请命的诸侯,周王真是应付不了,一看到穿丧服的太子,紧张的不行,常会嘟囔一句:要命的又来了!鲁桓公得位不正,又加之他也没看上王室,也就没去请命,一直是白版诸侯。

如今,鲁庄公乘为周王公主主婚之机,为先君以及自己求得策命,足以告慰死者。第二,以丧服在身不便参予喜事为由,派一上大夫送婚,这样,既给了周王面子,也给了齐侯面子,关键是还避免了自己恶心。文姜于理是杀父仇人,于情乃生身之母,母居外国会被人骂为不孝,因此,遣人奉迎回国乃当务之急。三策免了三耻,每一策都站在庄公的立场上,为他的形象与孝道绞尽脑汁,可谓条条攻心。难怪庄公夸施伯“智过于腹”,意思就是说,老施啊,你这家伙聪明劲肚子里装不下,溢出来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