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航 点击答案
1,“这时风暴来势大得可怕,连水手们的脸上都开始露出恐怖和惊奇的神情”“主啊!慈悲吧!我们都要完蛋了,我们都要毁了”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 这两句分别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它们的作用是表现风势大得可怕 )
2,“更糟的是风暴愈来愈猖獗”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 这句运用了拟人 它的作用是:突出风暴强大肆虐、肆无忌惮 )
3,从第3段的内容看,“我”的恐怖来自哪些方面?
( ⑴害怕自己悔罪之后重萌恶念 ⑵面临死亡 ⑶风暴愈来愈猖獗 )
4,为什么“我的心就好像 突然停止了跳动”?句中“好像”不能删除的原因是什么?
( 听说船底进水,“我”感到要大难临头了
“好像”是似乎、差不多的意思,写出“我”听到船舱进水时的心理感受,并非是真的删除“好像”,句意变成“我的心停止了跳动”,这不符合小说的情节 )
5,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鲁滨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人?
( 风急浪高,水手脸上都露出恐怖的神情,船主不停祈祷,而鲁滨孙却在一边发呆,他对当时极为危险的处境浑然不知“水手们不断地喊叫着它要沉了”,而鲁滨孙竟然连“沉”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他听到船主放枪求救的讯号,可是他竟“不懂得放枪的用意”,大吃了一惊,以为是船破了直到大船完全沉下去之后,鲁滨孙才明白“沉船”是怎么回事 )
6,鲁滨孙初航就遇到了一场灾难,作品是如何表现航海的危险与艰辛的?
( 作者通过层层铺垫,把鲁滨孙初航遭遇的风暴渲染得极为恐怖和惊险第1段,通过描绘风暴来临时的各种景象,表现当时的情形:“海水涌得像山一样高,每隔三四分钟总要向我们扑过来一次”另外,课文还用许多侧面描写,表现这场风暴来势之猛:“船主、大副、水手长和一些比较有 头脑的人都不断地祈祷 ,深刻准备着船沉到 海底去”当大船即将沉没时,有一艘小艇来救“我们”,可是由于风急浪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人们才把小艇抓住,当全体上了小艇后,小艇却不能靠近大船,大家只能在海里随着风浪颠簸起伏 )
7,第4段,体现获救艰难的词语有哪些?
( 体现获救艰难的短语有:“冒着极大的危险”、“设法靠拢我们的船”、“尽力摇着桨”、“尽量把它放长”、“费了很大的劲”等 )
8,第5段中,“我与其说是自己走上了小艇,不如说是被人丢上了小艇”中的“丢”有什么表达效果?
( “丢”字,形象地表达了鲁滨孙当时失魂落魄的情形 )
9,第5段中,“我几乎无心去看它”的原因是什么?
( 原因是:一方面是由于受惊,另一方面是由于想到前途茫茫,万分恐惧 )
10,最后一段中,“一种 不可抗拒的力量”即“这种力量”指什么?
( 它们指: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逐财富的力量 )
11,第48段中,哪个细节描写流露人们热衷于对财富的追逐?
( 当风暴来临时,船主出于对自己船只和货物的爱惜,不让船员把桅杆砍掉可见在这种危险时刻,船主想到的还是财物,而不是船员的生命当船员被解救到小艇上之后,由于风浪太大,没办法靠拢大船,“我们的船主对他们说,假使小艇在岸上碰碎了,他决定照价赔偿他们船主”直到生命攸关的紧急关头,船主想到的还是价格,是金钱“ 我的倒霉的命运却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逼着我不肯回头”,这力量其实就是一种对财富追逐的力量 )
2. 《初航》初一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1.文章的题目是“初航”,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初次出航的人?⑴当时风急浪高,水手的脸上都露出恐怖的神情,这场风暴可能是他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船主不停地祈祷,说着:“主啊!慈悲吧!”而鲁滨孙却对当时极为危险的处境浑然不知。
⑵水手们不断地喊叫着它要沉了,而鲁滨孙当时竟然连“沉”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⑶他听到船主放枪求救的讯号,可是他“不懂得放枪的用意”,以为是船破了。
2.“因为那时我与其说是自己走上了小艇,不如说是被人丢上了小艇”中的“丢”字用的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一个“丢”字,写出了“我”当时失魂落魄,不知所措的处境。
3.“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是费了很大的力气;“九牛二虎之力”在文中具体是指: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小艇抓住。4.“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是指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逐财富的力量。
3. 《初航》中,我在这次尝试中所受到的"两次明显的教训"指什么七年级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诗文中《初航》答案
一、基本积累
1、C
2、凄、允、拢、宰
3、平{素}(向来)造句:(。)
无{暇}(空闲)造句:(。)
大声{疾}呼(急速猛烈)造句:(。)
二、熟读精思
4、
(1)当风急浪高,水手害怕,船主祈祷,而“我”却在一旁发呆
(2)当水手们不断喊叫船要沉了,而“我”竟然连“沉”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
(3)上救生小艇是被人丢上去的
5、答:形象说明我是被“丢”扔上去的,“丢”一般指没有生命一样的东西,表现出“我”当时失魂落魄的处境
6比喻极大的力量 费了很大的力,才将小艇摇进了海湾
7、C
8、对财富追求的力量
三、能力展示
9、我们的船主对他们说,假使小艇在岸上碰碎了,他觉得照价赔偿给他们船主。
10
例一:人们的祈祷
例二:写人的活动而不是直接写风暴
虽然是抄的
4. 窃读记答案《文言文点击》1 汗涔涔 挨蹭 众目睽睽 贪婪
2装模作样
形容遇事镇定
形容专心努力
所有人都在注视监督
3 C
4 快乐 惧怕
5 (抄文章内容)原因:又累又饿
6 想看书却不能看
7 下雨时,装作躲雨,自己就有充分的理由在书店看书
8 不能,因为这是由浅到深的顺序,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
9 (1)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的躺在书架上,专侯我的光临
四平八稳形象地表现出我见到此书没有被卖出去时的激动心情,仿佛感到书也和我心有灵犀,欣悦之情跃然纸上。
(2)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去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的走开了。
若无其事写出店员充分理解我此时的心情,避免了我的尴尬,也说明他经常帮助像我这样的贫困读者,已习以为常。
10因为“窃”是偷偷地意思,而课文正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了作者“窃读”的心理活动,而“窃读”这二字更反映出了袋中空空的作者为了强烈的求知欲不得不去偷偷的读书,即只看不买,所以题目极妙
5. 求《初航》《制陶》《小人国被俘》《了不起的粉刷工》《大战风车》初航:一、基本积累1、C2、凄、允、拢、宰3、平{素}(向来)造句:(。
)
无{暇}(空闲)造句:(。
) 大声{疾}呼(急速猛烈)造句:(。
)
二、熟读精思4、(1)当风急浪高,水手害怕,船主祈祷,而“我”却在一旁发呆(2)当水手们不断喊叫船要沉了,而“我”竟然连“沉”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3)上救生小艇是被人丢上去的5、答:形象说明我是被“丢”扔上去的,“丢”一般指没有生命一样的东西,表现出“我”当时失魂落魄的处境6比喻极大的力量 费了很大的力,才将小艇摇进了海湾7、C8、对财富追求的力量三、能力展示9、我们的船主对他们说,假使小艇在岸上碰碎了,他觉得照价赔偿给他们船主。
10例一:人们的祈祷例二:写人的活动而不是直接写风暴制陶:一基本积累1.(DAEGHFBC)2.(B)3.作者是(英) 国的小说家 (笛福),他被人们誉为 (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二熟读精思4.“可怜”指的是(试了很多次都无法做出泥翁)“可笑”指的是(费尽周折做出的大瓦器非常难看)5.找出文中写了哪些“第一次”(1)(第一次交鹦鹉说话)(2)(第一次制作陶器)(3)(第一次烧出了坚实坚硬的瓦锅和瓦罐)(4)(第一次调合泥土)(5)(第一次晾晒陶罐) 这些“第一次”给鲁宾孙带来了什么?A (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荒岛的生活)B(体味到一次次的成功带来的惊喜与喜悦)6. (B)7. (可用火烧制陶器 语文书P131页第五小节第二行。
)
8.(自然、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9.变幻的项目 《初航的表现》 《制陶》的表现(1)面对困难时的心理: 害怕,恐惧 认识到困难,努力想办法改进(2)生存能里: 拥有的生活技能少得可怜 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3)生活态度: 面对风暴是悲观,风暴后充满冒险精神 遇事不慌,积极乐观10.(。
)以上是我回答别人的问题,现在这个是黏贴给你的。但是这肯定是我的。
我没有从别人那黏贴!!!不信可以看这两个网站:、小人国被俘一、基本积累1、C2、极——竭 及——极 背——悖 有——由3、(1)辘轳 (2)讶 (3)恭 (4)蠕 (5)酣 (6)弹4、(1)他看上去中年,比跟随他的另外三人都要高 (2)从形状上看,有些事羊的肩肉。
比百灵鸟的翅膀还要小5、赫够与我交谈,放了我,给我东西吃6、(1)他。
割断(2)三人中。
他(3)他。
友好7、对宫廷的丑恶三能力展示8.。
9、C这课是老师刚分析过的希望大家投我一票~(*^__^*) 嘻嘻……还有两课,明天如果老师分析。
明天就给你发~~~。
6. 文言文点击的小时了了的答案小时了了 ( xiǎo shí liǎo liǎo )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家语第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典 故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上去以后,一起坐到了座位上。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后非常窘迫。
道理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1.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 2.既钉锭齿瓜佼盖酬睡揣精:已经。3.奕世:累世。4.了了:明白,聪明。5.踧踖:局促不安。
7. 宗道刚直 文言文点击答案(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译文
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不肯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鲁宗道)入宫,使者到了门,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要是这样你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啊!”真宗果真问了,使者就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了鲁宗道,他(“他”指鲁宗道)(向皇上)谢罪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喝酒。”皇帝因为鲁宗道的忠诚与诚实认为他可以重用。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8. 痀偻承蜩 六年级上文言文点击答案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编辑本段感想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读音tiao二声,蝉),犹掇(读音duo一声,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音zi、zhu一声,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读音jue二声,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 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很 少;用三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有十分之一;用五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就象拣一样了。 (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象枯树枝;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 (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能用世上万物来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