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yě xiāo hé 123
含义
成事是因为萧何,败事也是因为萧何。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事物造成的。
示例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吾当以此言转赠袁公。”
出处
①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② 宋·沈瀛《减字木兰花·成败》词:“祸常因酒。酒亦令人能介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是多。”
故事
汉初名将韩信,淮阴(今属江苏省)人。年轻时,在家乡生活孤苦,人们多瞧不起他。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韩信去投靠,但未显才能。项梁败死后,项羽派他当了一名传卫官。他虽然向项羽提出过一些建议,但并未被采纳过。后来韩信离开项羽,另投刘邦。
据《史记·淮阴侯传》,刘邦起初也未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被处死。免死后也只当一名治粟都尉(管军粮的官员),没法施展他的军事才能。他同刘邦的亲信萧何谈话之后,萧何却非常钦佩他,认为他是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那时,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汉中,地区偏狭,难于发展。部下又多是刘邦家乡(江苏北部)一带的人,都想回家,因此纷纷逃跑。韩信见刘邦不予重用,也就跟着逃跑。萧何听说韩信走了,赶紧连夜去追,亲自把韩信追回。刘邦抱怨萧何小题大做,萧何说:“韩信不是普通人材。你若是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如要取得天下,就非此人不可!”萧何竭力赞扬韩信的学识和谋略,建议刘邦拜他为大将军。
刘邦对于萧何从来是言听计从,便接受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于局势的分析、估计和消灭项羽、统一全国的计划,使刘邦听了非常满意。于是发兵东下,灭了魏国、赵国,收降了燕国,征服了齐国,最后又包围了楚霸王项羽,把他彻底打垮,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汉朝。刘邦便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萧何做了丞相。
刘邦做了皇帝后,对韩信却不放心了,首先解除了他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不久又把他逮捕,赦免后再改封为“淮阴侯”。最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和萧何商量出一个计策,把韩信骗进宫中杀害。
因为韩信的成就,是和当初萧何的竭力推荐分不开的;而韩信最后的败亡,也和萧何有关,所以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形容既帮助、又破坏,做好做歹全因一人。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八“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将军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