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同实异
名同实异
拼音: míng tóng shí yì
解释: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出处: 《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而实异者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事物
造句;
硅酸盐蚀变岩中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组合与传统理解的“夕卡岩”内的相同组合名同实异。
元稹所说均田是均田赋,与唐朝前期的均田制名同实异。
《尔雅》的同实异名主要分布于后十六篇。
“一字重音”说忽视了有些词是单音与双音异名同实的情况;
寺院经济中的奴婢制度使得“尼”和“婢”的关系十分密切,“尼”和“婢”可以互相转变身份,出现二者名异而实同的现象。
但由于写作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作文文体的内涵“名同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