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故事 - 振聋发聩怎么读

振聋发聩怎么读

振聋发聩的读音是:zhèn lóng fā kuì。

一、振聋发聩(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是一则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随园诗话补遗》。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该成语在句中常作作谓语、定语。

二、成语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后据此总结出成语振聋发聩。

三、成语故事:

振聋发聩的故事讲的是清朝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补遗》里记载的一则小故事。有个僧人非常愚钝,有人教他念经,只能念成“吹熄蜡烛”。学了好几年,还是只核唤运能念成“吹熄蜡烛”。僧人很苦恼,就去拜访一位文人。

文人教他念成“一炷香”,并告诉他,念经和念咒一样,关键在于理解经文的含义,不必拘泥于文字。僧人听后豁然开朗,非常感谢文人的指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的文字,而在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发挥出它的价值。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重思考和理解,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振聋发聩的寓意

华链清罗庚同志有一句名言: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以终。只有从严以改梁终,才能醒愚惊顽、振聋发聩。人生重要的是精神,只有精神日新德日新,才能老当益壮,不断进取。

这种思想,可以为出身于庶族,平民的士人跃登政治舞台鸣锣开道,具有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才智之士作用的肯定具有较大的意义,有利于人们从教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