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刃血。
兵不血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īngbùxuèrèn,出自《东周列国志》。意思是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在句中一般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三国志·钟会传》: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仁育群生,义征不_,殊俗向化,无思不服,师不逾时,兵不血刃,万里同风,九州***贯。《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闻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陛下离京_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北举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