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3141 成语 攸向靡披 注音 ㄧㄡ ㄒㄧㄤˋ ㄇㄧˇ ㄆㄧ 汉语拼音 yōu xiàng mǐ pī 释义 义参「所向披靡」。
见「所向披靡」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所向披靡」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2>以为四队,四向3>。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4>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5>。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6>,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解〕(1)典故或见于《东观汉记.卷八.贾复列传》。
(2)骑:音ㄐ|ˋ,乘马作战的士卒。
(3)四向:即四向,朝四方冲锋。
(4)项王:项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于乌江。
(5)期山东为三处:约定以山的东边做为目标,分为三处攻击。
(6)披靡:溃败逃散的样子。
披,分散。
靡,顺势倒下。
〔参考资料〕《东观汉记.卷八.贾复列传》贾复,字君文。
治尚书,事舞阴李生。
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学,此将相之器。」
……复以偏将军东从上攻邯郸,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 ,贼阵坚不却。
上传召复曰:「吏士饥,且可朝食。」
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
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诸将皆服其勇。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所向披靡」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披靡」原是形容草木随风散乱倾倒的样子,用于人,则可比喻溃败逃散,见于《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据载,秦朝末年,群雄纷纷起义,推翻秦朝政权,其中以项羽、刘邦所拥立的楚怀王势力最大。
项羽为楚国大将项燕之孙,跟随叔父项梁起义,拥立楚怀王之孙为王,仍号楚怀王。
怀王派遣项羽、刘邦分道伐秦。
项羽在钜鹿一战中歼灭秦军二十万,建立极大的功劳。
刘邦则用张良的计策,对秦官员人民采怀柔政策,最先顺利进入关中,秦朝至此灭亡。
项羽得知刘邦已破咸阳,立即率兵入关,与刘军对峙。
在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未遂,后来项羽率兵屠咸阳城,杀秦降王子婴,烧阿房宫,尊楚怀王为义帝,后又遣人杀之,自立为西楚霸王,种种举措,大失民心,于是田荣、陈余、彭越相继起兵反对项羽。
刘邦亦趁此时以为义帝发丧之名,挥师讨伐,开始了楚汉战争。
战争初期,项羽占了优势,后来刘邦巩固关中,并极力笼络诸侯,才逐渐转败为胜。
项羽曾与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以东为楚地,以西为汉地。
项羽于是引兵东归。
但刘邦却与韩信、彭越出兵攻击项羽,项羽被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
项羽倾力突围而出,至乌江边,见大势已去,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项羽被围于垓下时,率骑兵八百余人,突围而出。
虽然汉军人多势众,但项羽武艺高强,又擅于调兵遣将,尽管兵力不多,但「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也就是说项羽所到之处,汉军皆被杀得溃不成军,后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纷纷逃散。
后来「所向披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败逃散。
书证 01.《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上.杜笃》:「师之攸向,无不靡披。」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