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披星戴月
1.词语解释
披星戴月(拼音:pī xīng dài yuè)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元·郑廷玉《冤家债主》。“披星戴月”的原义是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
2.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人叫宓子贱,他是孔子的学生,为人正直,很有才干。后来,他到鲁国的单父县去当县令,把单父县治理得非常好。他这个人还尊重人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他在当县令的时候,孔子曾对他说:“不少人都说你这县令当得很不错,老百姓生活得很安稳。
他回答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他们经常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县。”孔子听后感叹说:“宓子贱真是个谦虚的人,还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可惜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会更有作为。”
过了几年,宓子贱走了,单父县换了一位县令,叫巫马期。巫马期这个人,也很正直,而且为人看重道德,不贪图金钱。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去山上砍柴。路上看见一家富人出门,乘着几十辆车,车上都装饰着金银珠宝,非常豪华。朋友问他:“如果让你放弃自己的学问和品德,给你这样富贵的生活,你干不干。”
3.成语寓意
巫马期身披星光,头顶月光。早出晚归,辛勤工作,不分昼夜地奔波。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讲究方式方法很重要。方式方法用对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而方法用错了,则有可能事倍功半。宓子贱和巫马期不同的做法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