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前人做事,后人受益或前人为后人造福。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成语造句: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清 颐琐《黄绣球》第一回)
发音技巧:栽,不能读作“zhāi”;树,不能读作“sù”;乘,不能读作“cénɡ”。书写技巧:栽,不能写作“裁”。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扩展资料:
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说明树木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也表示进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效益和价值。?
《太平经》是最早对承负思想做出较为系统阐述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对承负说有两种解释:其一,人世间的承负,把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祖先有过失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
其二,自然、社会的承负,顺“道”而行,自然、社会就昌盛发达;违“道”而行,自然、社会就衰败枯萎。其“承负说的核心内容是将天道、地道、人道置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的循环逻辑发展之中,用天道、地道来论证人道。说明天灾之发、地祸之起的原因,在于违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负。
社会动乱,王朝更迭,亦是人为所致。任何自然、社会现象都蕴涵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的承负结局之中。
百度百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