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朝代变更,山河变换,创造了非常多的制度、章程。而在人才选拔上的制度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变化,从秦朝时期的军功爵制,到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最终逐渐演变为科举制。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不仅为朝廷输入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等人才,同时也促进了阶层流动,让那些出身贫苦的寒门子弟有了出头的机会。在科举制中,我们对没有考中的人称?名落孙山?,那么,?孙山?到底是什么呢?
孙山?一词是一个人名,出自宋朝范公偁的《过庭录》。故事说的是:在吴地,就是今天的苏州地区,有一个人名字叫孙山。孙山为人机灵,幽默风趣,很会说话。因为这样,大家都认识他,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滑稽才子。
这里的滑稽并不是?举动或者说的话让人发笑?,而是?会说话,善于表达?的意思。当时的人们都觉得参加科举的都是有才能的人,中个举可以出人头地,在乡亲面前也特别荣耀。孙山家里也很普通的,出身平凡,但是因为能言善辩,乡亲们便劝他去参加科举,考个功名。
宋朝科举制度经过改良,还是比较公平的,许多王公贵族的子孙也不是一定就能考取功名。可见,宋朝科举制度更重视考生的个人才能。
孙山想了想,觉得可行,于是就报名参加考试。
当时参加考试的还有他的一个同乡,于是两个人结伴一同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试结束之后,两个人又一起去看成绩,公布的榜上孙山的名字在最后面,也就是最后一名。同行的那个同乡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孙山也没有看到他的名字,想来,应该是他没有考中。
两个人回到家中,大家都很关心他们的考试结果,那个同乡的父亲也问考得怎么样?同行的同乡不好意思回答,觉得有点丢人。
大家又问孙山,孙山回答:我是上榜的最后一个人,您儿子在我后边。这样一句话,不仅委婉地回答了大家的疑问,同时也体现了孙山确实?会说话?。后来,大家就用名落孙山来形容考试没有考好,没能被录取。
科举制度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也消失了,不过,它对我们后世的人才选拔制度还是有深远的影响的。就像我们现在的高考就和科举有点类似,也是从众多的考生之中通过考试来选出优秀的人,而后这些人再深造,最终成为造福社会的人才。考试其实只是一种选拔制度,对规定的学习内容做出检验,其中更重要的是经历和感悟,在考试的过程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弥补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更进一步,努力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