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3594 成语 持重老成 注音 ㄔˊ ㄓㄨㄥˋ ㄌㄠˇ ㄔㄥˊ 汉语拼音 chí zhòng lǎo chéng 释义 义参「老成持重」。
见「老成持重」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老成持重」之典源,提供参考。
1、「老成」:《诗经.大雅.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虽无老成人1>,尚有典刑2>。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注解〕(1)老成人:德高望重的长者。
(2)典刑:旧法、模范。
2、「持重」:#《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1>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2>楚3>反时,孝王4>使安国5>及张羽6>为将,扞7>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8>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注解〕(1)典故或见于《汉书.卷七三.韦贤传》。
(2)吴:指吴王刘濞(西元前215?154),西汉沛县人,高祖兄刘仲之子,汉立后封吴王。
景帝为太子时误杀其子,遂有怨怼,称疾不朝。
后景帝立,采晁错之议削藩,刘濞遂与楚、赵等诸侯国反,后为周亚夫平定,败走东越,为东越人所杀。
(3)楚:指楚王刘戊(??西元前154),西汉沛县人,楚夷王刘郢子。
景帝初,与吴王刘濞谋反,起兵攻梁。
后为周亚夫平定,兵败自杀。
(4)孝王:梁孝王刘武(??西元前139),文帝第四子,景帝同母弟,封代王,后徙为淮阳王、梁王。
窦太后爱之,赏赐不胜道,富可敌国。
景帝废栗太子,窦太后欲以孝王为嗣,袁盎等臣反之。
孝王心有怨怼,遣人刺杀袁盎等未果。
窦太后向景帝说情,始免其罪。
后景帝益疏远之,归国病逝,谥孝王。
(5)安国:韩安国(??西元前127),字长孺,西汉成安人。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景帝时吴、楚反,败吴兵。
武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卫尉。
后匈奴入侵,安国以材官将军屯渔阳,兵败,呕血而死。
(6)张羽:西 *** ,生卒年不详,梁孝王刘武之将。
七国之乱,与韩安国拒吴军于东界,羽力战,吴军不得过梁。
(7)扞:音ㄏㄢˋ,保卫。
同「捍」。
(8)以故:因此。
〔参考资料〕《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
建昭三年薨,諡曰共侯。
初,贤以昭帝时徙平陵,玄成别徙杜陵,病且死,因使者自白曰:「不胜父子恩,愿乞骸骨,归葬父墓。」
上许焉。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老成持重」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老成持重」系由「老成」及「持重」二语组合而成。
「老成」是出自《诗经.大雅.荡》,这首诗是周代末年的诗人,哀叹周厉王昏庸无道、目无法纪,忧心周王朝恐将灭亡。
全诗借托周代初期的贤君周文王斥责殷商的暴君无道,荒废政事,不问民间疾苦,用以讽刺劝戒周厉王,同时强调要以商代灭亡的历史为借镜,希望君王能及时醒悟。
文中强调:非上天对待殷商不善,而是商君舍弃祖先的良法旧制不用;现在虽然没有经验丰富的大臣可以仰赖,但还有祖先留下来的规章典范可以遵行。
如果再不听忠臣的建议,国家恐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诗经里就是用「老成人」来指德高望重、足以依靠的长者。
「持重」则是出自《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根据记载,汉景帝时打算要削弱藩国的势力,引起各藩王的不满,吴王刘濞因而联合楚王、赵王、胶东王等七个藩王叛变,史称「七国之乱」。
当时吴王刘濞的军队开拔至梁孝王的藩国边界,梁孝王派手下的两员大将韩安国和张羽抵御吴军,两人通力合作,张羽奋勇作战,韩安国则谋策布划,沉着应对,稳定军心。
使得吴军一直无法越过梁国,向京城前进。
最后朝廷派出军队,由太尉周亚夫领军,平定了这场乱事。
《史记》里记载,由于张羽的力战,韩安国的「持重」,才使得乱事无法扩大,得以迅速平定。
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老成持重」,用来形容人成熟老练,处事沉着稳重。
书证 01.明.李开先〈再贺贺洪滨奖异序〉:「贺公本以持重老成之体,忠诚勤慎之德,恢弘统辨之才,廉洁刚方之守。」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老成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