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杜如晦成语是房谋杜断。
房谋杜断,拼音是fáng móu dù duàn,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谋杜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补语。
成语典故
房乔,字玄龄。杜如晦,字克明。二人是唐朝时期公认的“贤相”。“房谋杜断”更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当时,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建天策府,广纳贤士。李世民便设置了“文学馆”,邀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人至馆中讨论文籍。
同时,还令画家阎立本为这十八人画像,令文学馆学士褚亮为他们写赞语,称号“十八学士”。就连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都曾说过:“秦王府中,让我最为忌惮的就是杜如晦与房玄龄二人。”
房、杜二人私下的关系也十分亲密。在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房玄龄就曾力荐杜如晦:“杜如晦博学强识,是难得的人才。假如秦王想要得此天下,绝对是少不了这个人的辅佐的。”正是由于房玄龄的引荐,杜如晦才受到李世民的重视。二人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同辅佐太宗。
当时,世人皆言“玄龄善谋,如晦能断”。而在唐朝,每每谈及贤相时,人们首推的就是房、杜二人。
贞观十六年,房玄龄意欲辞官隐退。太宗劝阻道:“你不能走啊,一个国家失去良相,就如同一个人失去双手。”于是,房玄龄便继续在朝任职,辅佐太宗。
但不久,房玄龄旧疾复发,太宗准许他卧床参与朝政,不仅派名医救治,而且每日为他提供御膳,甚至还派人用轿子抬他上殿。若听闻他的病情好转,太宗便会高兴不已;若听闻病情加剧,太宗便会满面忧伤。
房玄龄和杜如晦***同成为贞观一朝的良相典范,并且***同名列唐太宗设置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为后世传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