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深山中得到一块很好的璞玉,就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验看真假,玉工不屑一顾地看了看说:"是块石头。"厉王认为这是故意欺君,便处卞和以刖刑,砍去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工验看,又被断为石头。武王再次用刑,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卞和拿着无价之宝进献国君,却不被认识反而遭受天大的冤枉。他感到万分的痛心,就抱着那块璞玉坐在楚山之下伤心恸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武王死后,文王即位,派人询问他哭泣的原因。卞和说: "我不是为受了刖刑而哭,我是哭宝玉被当做石头。"文王另外派玉工琢理这块璞,果然得到一块宝玉,这就是历史上相传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便以"抱璞泣血"比喻因怀才不遇而悲伤,或以真才实学相报效反而遭受不白之冤。也作"抱玉泣血"。(见于《韩非子·和氏》)。
成语: 抱璞泣血
拼音: bào pǔ qì xuè
解释: 比喻怀才不遇上,伤心悲痛。
出处: 汉·东方朔《七谏·谬谏》:“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