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卞和得到和氏璧,献玉于楚王室却两度受刑,楚王室也两度与宝玉失之交臂。机缘巧合是奇遇的催化剂。机缘不到,面对珍宝却偏偏错过。机缘足够,珍宝也许会不期而至。后来也曾有过生动的例子。苏州小学生放学后“掏鸟蛋”,在佛塔中偶然发现稀世国宝,经过鉴定之后,专家估价至少值50亿。
这件事是以瑞光塔为舞台展开的。瑞光塔位于苏州盘门,根据史书记载,241年,西域僧人性康到达吴国,献上舍利子。孙权为了迎接他修建了瑞光寺。251年,孙权又为了报答母亲恩情在瑞光寺中修建了一座十三层的舍利塔,这就是最初的瑞光塔。由于历史悠久,由于时局动荡或年久失修,瑞光塔在后世经历过多次修葺,在北宋时经历重建,变为七层。此后多次经历破坏,在南宋、明、清时期***经历了九次整修。
古远的身世赋予了它厚重的历史内涵。这座塔本身就是古代建筑结构、技艺的活化石,是现存的珍贵史料。上世纪70年年代小学生放学后,原本打算掏鸟窝。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小学生们找遍了瑞光塔也没有发现一个鸟窝,却在第三层发现了可以活动的青砖。他们搬开青砖,发现了一个带字的木盒,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家人感到这很有可能是文物,便上报了有关部门。专家赶来发掘,大有收获:佛菩萨雕像九尊,五代时期的手抄经卷,北宋时期的木刻《妙法莲华经》等相继现世,据专家古籍发现的此国宝,其价值不少于50亿。
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座真珠舍利宝幢。宝幢高一米二二,宝幢的主体为楠木雕刻,通体镶嵌有四万多颗珍珠,就凭这一处,就足以体现它的精美细致。宝幢的制作以佛教中的“七宝”为标准,根据《阿弥陀经》记载,七宝分别为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
金银天然就是货币,金银的价值无需多言。在佛教中有以金装佛的传统,一些高僧肉身不化,称为全身舍利,其肉身就会被后人贴上金箔供奉;古代的琉璃,其原料主要来自于生产青铜器时获得的副产品,因此琉璃在民间十分难得,甚至比玉器还要珍贵;砗磲是最大的深海贝类,其贝壳的尾端可用来加工成佛珠;赤珠就是红珊瑚珠,红珊瑚由珊瑚虫尸体堆积形成,生长十分缓慢,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十分珍贵。
以佛教七宝庄严其身,足以看出制作者对宝幢的重视,宝幢上的舍利子更是无价之宝。宝幢之上镶嵌有九颗舍利。舍利子是有修有证的高僧荼毗之后留下的结晶,可分为血舍利,肉舍利,骨舍利,发舍利等,光泽纷繁。这是高僧大德居士修证的象征,在佛教信徒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相传五台山大白塔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颅骨舍利,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大白塔脚下围绕着一周的转经筒,经筒在信徒们的手中经年翻转不息。
宝幢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众宝庄严上,其制作工艺同样极具代表性。这一座宝幢,集玉石雕刻工艺、金丝编制工艺、金银皮刻工艺等十多种技艺于一身,其本身就是古代工匠技法的化石,是及其珍贵的史料,在历史、艺术、文化、科学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价值,用金钱来衡量其实已经不足以表现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