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待价而沽。
待价而沽基本释义:
待价而沽(拼音:dài jià 'ér g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论语·子罕》。原作"待贾而沽"。
"待价而沽"原义是等待有好价钱才出售,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后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一般含贬义。
成语出处: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后人将这段话概括为"待价而沽"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诸侯国统一的首领周王朝已衰落,各个国家自行其是,互相之间经常打仗,传统的礼仪道德遭到破坏。孔子一心想建立一个统一安定、秩序井然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到处奔走,向各个诸侯游说,希望能得到重用,一展他的政治抱负。
可是,诸候们一心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建立霸权,没有人对他的主张感兴趣。一次,他来到齐国,向齐景公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没想到却遭到齐国的宰相晏婴的激烈反对。甚至有人扬言要暗杀他,害得他饭都来不及吃、拎着刚淘的米仓促逃走。
后来,他又来到卫国。卫灵公很仰慕孔子的学问,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可是却不重用他。孔子很焦急,为了使卫灵公能接受他的主张,他甚至屈尊去见卫灵公的宠妃南子。
南子是个风骚骄横的女人,在卫国名声很不好,孔子平时对她是避之唯恐不及。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得不委曲求全。但南子这条路也没走得通。
在卫国空耗了四年后,孔子决定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当他带着学生风尘仆仆赶到黄河边时,听说赵简子把曾帮助过自己的窦鸣犊、舜华两位贤人杀了。
虽然多次碰壁,孔子并不灰心,还在不断地寻找机会。一天,他又在思考去向哪个诸侯国游说的事,他的弟子子贡来向他请教。子贡说:"假如我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孔子情不自禁地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就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