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成语汗流浃背的读音是什么? 篇1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成语解释
汗流浃背
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解释 浃:湿透。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成语汗流浃背的读音是什么? 篇2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汗流浃背”的原义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
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近义词
挥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义词
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成语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
语法结构
主谓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
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衍生典故
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皇后纪》)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汗流浃背”。
成语故事
汉高祖去世后汉惠帝继位。汉惠帝是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就是吕后。汉惠帝生性懦弱最终抑郁而死,驾崩时年仅24岁。
汉惠帝逝世以后,吕后专权长达八年之久。吕后临终前,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吕产任丞相,二人分别管理南北二军。吕氏把持了朝廷大权,汉家天下很危险。
在这危急时刻,周勃挺身而出。他联合丞相陈平,诛灭了诸吕势力,迎立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恒登基,他就是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以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共同负责朝廷事务。有一天,汉文帝问周勃:“全国一年要审理、判决多案子?”周勃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上下每年的.收入和支出有多少?”周勃还是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汗水把内衣都打湿了。汉文帝见他回答不出,又问陈平,陈平说:“这些事都有主管的官员,只要把他们找来,一问就清楚了。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负责,钱粮方面的事,有内史负责。”汉文帝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很满意。
经过了这件事,周勃明白自己不能管理国家大事,于是辞去了右丞相的职务,由陈平一人专任丞相。
成语寓意
周勃诛杀诸吕,恢复汉室江山,功不可没,被任命为右丞相。但当汉文帝询问周勃国家大事时,周勃无言以对,汗流浃背。周勃本是武将,治理国家自然显示不出自己的才能,但周勃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主动辞去了右丞相一职,由陈平专任,可谓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汉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成文用法
“汗流浃背”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1]
运用示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1]
清·俞万春《荡寇志》:“这句话分明青天打下霹雳,蔡京心有暗病,直吓得汗流浃背,魂不附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