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故事 - 有关于观潮的诗句和成语

有关于观潮的诗句和成语

1.关于观潮的诗句

杭州观潮 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十七日观潮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满江红 次韵耶律舜中樟亭观潮 张翥

望入西泠,乍一线、涛头涌白。疑海上、鳌翻山动,鹏搏风积。银汉迢遥槎有信,秋光浩荡云无迹。快醉挥、吟笔倒琼瑰,冯夷宅。沙草远,迷烟碛。云树老,*宫壁。叹潮生嘲落,几时休息。事往空遗亡国恨,鸟飞不尽吴天碧。正销凝、何处夕阳楼,人横笛。

观潮 陆游

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

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涛头汹汹雷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

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

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

云根小筑幸可归,勿为浮名老行路。

七绝·观潮 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孟浩然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

回瞻魏阙路,无复子牟心。

送刘寺丞赴余姚 苏轼

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见香烟横碧缕。

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

明朝开锁放观潮,豪气正与潮争怒。

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雪雾。

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

我老人间万事休,君亦洗心従佛祖。

手香新写法界观,眼净不觑登伽女。

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

2.求 跟观潮有关的诗句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3.关于观潮的诗句

1、“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释义: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2、“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十七日观潮》 宋代: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释义: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3、“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

沁园春·观潮 清代: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

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翦,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

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释义: 八月的钱塘江浪涛奔腾,潮头千尺犹如高大的山峰,潮声砉然使人魄动心惊。浪涛中仿佛灵妃在看着我笑,神鱼一边飞舞,一边逐浪前行,那河伯冯夷擂响了大鼓,浪潮如素车白马前来相迎。

伍员曾被装进鸱夷革浮在江上,钱王曾命人用羽箭射退潮头,那怨气,那怒气,强过十万兵。啊,多么高峻、雄伟的海潮啊,使人惊讶雪山在崩断,银河之水向西而倾! 我回到孤舟在清风前吹响铁笛,多么想乘坐木筏,浮游万里,当个天河问话的客星。

唉,可叹凶猛的鲸鲵尚未剪除。那可怕的战船排满了江岸,但海上明月正吐着光辉,歌声音乐声充满了杭州城。

只见那些弄潮的儿童,还有乘画舫观潮的男女游客,都笑着以手指我,说我是乘坐一叶扁舟的渔翁。他们有谁能知道?我其实是观潮的枚乘,也是论水的庄生。

4、“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瑞鹧鸪·观潮》 宋代: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释义: 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

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

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5、“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绝·观潮 现代: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释义: 上千里的波涛滚滚而来,浪花腾起飞向钓台。

前来观看大潮的人非常多,潮水阵容壮阔,来回奔腾,宛如千军万马杀敌而归。

4.描写“观潮”的诗句有哪些

1. 《观潮》

宋代

作者: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 《杭州观潮》

唐代

作者: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3. 《十七日观潮》

宋代

作者: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4. 《瑞鹧鸪·观潮》

宋代

作者: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5.《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

宋代

作者:赵鼎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6.《念奴娇(次韵楼友观潮)》

宋代

作者:史浩

银塘江上,展鲛绡初见,长天一色。风拭菱花光照眼,谁许红尘轻积。转盼冯夷,奔云起电,两岸惊涛拍。振空破地,水龙争喷吟笛。

客有步屟江干,胸吞奇观,寄英词元白。素壁淋浪翻醉墨,飘洒神仙踪迹。好待波匀。横飞小艇,快引香碧。烟消月出,不眠拼了通夕。

7.《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

作者: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8.

《沁园春·观潮》

清代

作者: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9.《浪淘沙(观潮作)》

宋代

作者:曾觌

一线海门来。雪喷云开。昆山移玉下瑶台。卷地西风吹不断,直到蓬莱。

羯鼓噪春雷。鼍舞蛟回。歌楼鼓吹夕阳催。今古清愁流不尽,都一樽罍。

10.《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唐代

作者:孟浩然

八月观潮罢,

三江越海浔;

回瞻魏阙路,

空复子牟心;

观潮

拼音:guān cháo

出处: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5.求 跟观潮有关的诗句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6.描写观潮的成语

汹涌澎湃 气势磅礴 万马奔腾 势不可挡

《观潮》句子讲析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

〖讲析〗 这个句子,分号以前写浪潮的样子,分号以后写浪潮的声音,充分表现出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这壮观的景象所震惊。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讲析〗 这句话讲人们站在高高的海塘大堤上,望着脚下看不见首尾的宽阔平静的钱塘江。观察点先由高处向下看,再由近而远地观察。因为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景物是隐隐约约可见,而近处的景物在眼前是那样高大屹立。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在观潮时要按照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近而远的顺序观察。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讲析〗 “那条白线”是指大潮来的样子。“逐渐拉长、变粗”,是写潮水形状的变化。“横贯”,横着过来,是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说明潮水气势雄伟,来的速度很快。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讲析〗 这里作者连续用几个比喻句,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那浪潮“犹如……”,那声音“如同……”其形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其声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聋。体现出了钱塘潮的“奇”,读后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这壮观的景象所震惊。

5、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讲析〗 “一年一度”说明每年八月十八日钱塘江潮水最大,已成规律,吸引人们前来“观潮”。

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讲析〗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用比喻写出海潮初起滚滚而来的声音,未见其面,先闻其声,观潮序幕拉开了。

7、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讲析〗 这是写远看潮水从地平线上出现,“一条白线”,说明潮水很宽。

7.形容观潮的词语

1、闷雷滚动:雷声不断在大地和云层中间来回反射,形成“轰轰隆隆”的滚动的感觉。

2、浩浩荡荡:原形容人多,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3、山崩地裂:意思是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4、震耳欲聋: 欲,快要,就要。

形容声音很大。 5、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6、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7、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扩展资料:

《观潮》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六七米高的白色成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注:《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