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衣冠禽兽的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从字面上来理解,衣冠禽兽指的是文官和武官的服饰,就像动物中的某些鸟类一样。在中国古代,官员们的服饰都有严格的制度,不同级别的官员穿着不同的服饰,这是为了彰显官员的身份和地位。衣冠禽兽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官员们的服饰,表示他们的服饰华丽精美。
衣冠禽兽在古代还表示文官和武官的品行和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员被视为社会的楷模和领袖,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衣冠禽兽一词也用来形容官员们的品行和道德,表示他们应该具备正直、诚实、勇敢等品质。
衣冠禽兽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含义。例如,在古代的戏剧中,衣冠禽兽一词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品德低劣、行为不端的人物。这些人物通常是虚伪、狡诈、残忍的反派角色,与那些有着高尚品德和道德的正派角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现代汉语中,衣冠禽兽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起来像个人物,但实际上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物。这些人物通常是指那些行为不端、违法乱纪的官员或者是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阴暗狡诈的人物。
“衣冠禽兽”成语寓意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的原来并没有贬义色彩。“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古代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是用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这种等级制度,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太祖在洪武三年正式制定,帝王服装上增加了团龙纹,龙纹成了帝王的专用徽记。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凤。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当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词。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