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伤人成语故事1
成语:
暗箭伤人
拼音:
?n ji?n shāng r?n]
解释:
指暗中射箭杀伤别人,即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出处:
宋朝·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举例造句:
他是个诡计多端的小人,经常暗箭伤人,不择手段。
成语故事: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
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考叔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像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它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来伤人,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2春秋时,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大将。一位岁数比较大,办事比较稳重,叫做颍考叔;另一位,比较年轻,办事比较浮躁,叫做公孙子都。这两人都很勇敢,可是公孙子都有一个弱点,总要跟别人攀比,别人一把他比下去,他心里就难受,有点儿嫉贤妒能。
有一回出征,郑庄公让颍考叔当先锋,给了他二十辆战车。公孙子都一看:怎么我这支队伍就没有战车呢?他便直接跟颍考叔说:"您应该把战车拨给我十辆,因为我这后边也是队伍。我也需要战车呀。""子都,我是先头部队呀。要是我给你十辆战车,先头部队的战斗力就减弱了;先头部队打不好,您这后继部队恐怕也很难取胜。从全局考虑,战车我不能给您。"子都一听很不高兴,"同为朝臣,我要十辆战车你都不给吗?"两个人争了起来。最后,郑庄公一裁决,颍考叔讲的有道理。子都心里从此就怀恨颍考叔,"咱们走着瞧。"
后来,郑国出兵攻打许国。颍考叔带领着郑军第一个冲上了城头,把许国的旗降下来,升上了郑国的旗。子都赶到城下时,晚了一步,一看,又被颍考叔比了下去。他心里十分嫉妒,便摘弓抽箭,一箭就把颍考叔从背后给射死了。颍考叔这一死,子都冲上城头说:"许国的都城是我攻下来的。"就这样,子都带着人马班师回朝。郑庄公出来迎接,并且在宫殿上设酒宴给子都庆贺胜利。酒宴上,郑庄公问起颍考叔,子都说:"颍考叔将军不幸,在前线中箭身亡。"于是,在酒宴之前,众人先给颍考叔默哀,然后才开始饮酒。没想到公孙子都可能是心中愧疚,或者是害怕郑庄公发现真相,心里压力太大,突然神智出了问题,端着酒杯便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颍考叔。"这一下,文武群臣都吓了一跳,难道颍考叔的魂灵附到子都身上了?子都端着酒杯接着说:"我是被子都用箭射死的。"他便一边这样胡言乱语,一边冲到高处,跳下来死了。京剧里有出戏,叫《伐子都》,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大概是最早的"暗箭伤人"的故事。不过,这个提法本身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原来,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御史中丞,是负责监督朝廷百官,相当于检察院检察长一类的人物。这个御史中丞,看朝中谁觉得别扭,就在暗地里给他罗织罪名,在皇上面前弹劾他。为了要搜集别人的罪名,他便常常和其他的官员暗中勾结。有一次,联系到老臣刘贡父,刘贡父说:"你要鸣鼓催阵,让大家冲上去把某个官员扳倒,那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不干暗箭伤人的事。" [3]
"暗箭伤人",就是指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3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
意思: 从暗地里放出的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伤害人。
春秋时,郑庄公准备讨伐许国。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觉得露面的机会来了,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第一个比赛项目剑术。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一时刀光剑影,互不相让。经过首轮比拼,选出前六名。
接下来是比箭,六名胜出者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其中公孙子都,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只见三箭连中靶心,博得一片喝彩。不免洋洋得意,认为这先行官非己莫属。
但有一位将领,是个老人,胡子都白了,叫颖考叔,也是个身手不凡的主儿。只见他走上前来,从容不迫,拈弓搭箭,嗖嗖嗖,三发三中,居然与公孙子都比了个平手。 内容来自
两将并列第一,还须再考。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对他们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颖考叔,没把这老将当一回事。谁知刚跑了一半,公孙子都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等爬起来,颖考叔已把车抢到了手。公孙子都不服,扑过来就抢车,两人又打起来了。庄公忙令制止,并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同时命公孙子都为副将。公孙子都居人之后,怀恨在心,难服这口气。
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都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恨得要死,竟抽出一支箭,瞄向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从城头上射下来。
胜利后,大家对颖考叔的死议论纷纷。认为他背后中箭,肯定是被自己人杀害的,但凶手一时没有被查出来。郑庄公就召集全军,设坛悼念颖考叔,并让大家诅咒那个放暗箭杀害颖考叔的人。
后来,人们就把公孙子都的行为称为“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成语故事4解释:
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这里不妨讲一讲关于宋朝人刘攽[bīn]的故事。
刘攽,字贡父,据说颇有文才,尤其精于历史的研究,曾参加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宋朝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来此人还相当幽默。故事说: 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专负弹劾监察之责)想发动同僚攻击某人。有人问刘攽,某人是否真有什么劣迹,中司竟要鸣鼓攻之。刘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
这里所谓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刘攽不愿意参与暗害他人的阴谋勾当,所以他说不充当暗箭子。(关于“鸣鼓”的典故,可以参看“鸣鼓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