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子杂说中的文言文
楼主好!先贴上原文,再附上翻译解释~~希望被采纳为答案~~买鸭捉兔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古文欣赏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
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
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2. 艾子杂说中的文言文楼主好!先贴上原文,再附上翻译解释~~希望被采纳为答案~~
买鸭捉兔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古文欣赏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3. 艾子杂说的译文只有一小部分的,全书建议楼主可以去百度文库下载~~希望答案被采纳~~如果要特定某一篇的翻译,用百度hi我~~《 有其父必有其子 》齐国有一个富人,家里已积蓄了可观的钱财。
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愚笨,他只管自己挣钱,对他们从不管教。一天,艾子对那个富人说:「您的两个儿子长得虽然很帅,但不通事务,今后怎么能承担起家业呢?」那个富人一听就火了:「我的儿子聪明伶俐,而且多才多艺,哪里能不通事务呢?」艾子说:「您不用考问他们别的,您只须问一下您的儿子所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若他们说得上来,我刚才那番话就算胡说八道,向您赔礼就是了。」那个富人就招呼他的儿子,问他们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儿子笑嘻嘻地说:「我们难道连这个都不知道吗?粮食每次不是用布袋装回来的吗?」那个富人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悲哀地说:「儿子们也真是太蠢了,那粮食还不是从地里来的吗?」艾子说:「有这么愚蠢的父亲才生这么愚蠢的儿子啊!」《 吃肉未必聪明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国粗俗的人。
一天,他听见邻居有两个人在议论。一人对另一人说:「我们与齐国的达官贵人,都是受有天地人三才的灵气的,但为什么他们聪明,而我们却不聪明呢?」另一个人说:「人家每天吃肉,所以聪明,我们平日粗茶淡饭,所以就不聪明。
」还是第一个发话的人说:「我恰好有卖粮的钱好几千,不妨我与您每天吃肉试试。」过了好几天,他又听见那两个人在议论。
一人说:「我自吃肉后,觉得心明了,长见识了,碰到事情要处理就很有办法,不仅有办法,还能把事理说得头头是道。」另一人说:「我现在再看人的脚,往前迈步很是方便,若是倒着往后走,还不是让后边的人踩着了。
」第一个人又说:「我现在也发现人的鼻孔,朝下很是有利,若是朝上,下雨的时候还不是让雨水灌了吗?」两个人在那里互相称赞彼此变得聪明了。艾子叹了口气,说:「吃肉的人的聪明就是这么个样子!」《 喂驴 》齐地天气寒冷,春很深时,草木多未发芽。
有一次刚立春,有个老农提了一筐苜蓿献给艾子,说:「这东西刚长出来,我们未敢品尝,先拿来献给您。」艾子很高兴,说:「劳驾你给我送来这样的新鲜东西。
但我尝过之后,下一个该献给谁?」老农答道:「献给您之后,就割去喂驴了。」《 远水不解近渴 》有一天,齐王上朝时对侍臣说:「我们齐国介于几个强国之间,每年为边防所苦。
现在,我想征调民工,筑一道大城墙,从东海起,经过太行,连接轘辕,直下武关,曲折延绵四千里,把我们与各邻国隔开,使秦国不能在西方窥测我们,楚国不能在南方袭击我们,韩、魏各国也不能在左右挟持我们,岂不是对国家很有利吗?现在百姓筑城墙,虽然有些小劳苦,但以后就不再有守边征战之患,可以一劳永逸了。所以,我现在一下筑城命令,谁能不欢喜雀跃而来呢?」艾子答道:「今天我来上朝时,正赶上天下大雪,我看到路边有个饥民, *** 的肢体已冻僵了,还在那里仰天唱歌。
我很奇怪,问他原因,他说: 」这是一场应时瑞雪,我高兴明年的人能吃到低价的麦子。而我现在就要冻死了。
『大王现在筑城,而百姓还不知什么人能受益呢! 』《 营丘士 》营丘地方有个士人天性愚笨,常常无事无非,喜欢诘难,但又不通事理。一天,营丘士专门向艾子请教说:「我见大车之下和骆驼脖子上,大多缀着铃铎,这是为何? 」艾子告诉他说:「大车、骆驼等物体积庞大,并且经常夜行,一旦狭路相逢,极难回避,所以缀上铃铎,使彼此都能很远听到响声,可以预先回避。
」营丘士又问:「那么,佛塔之上,也大多设有铃铎,这难道也是为了夜行时便于回避吗?」艾子不耐烦地答道:「你怎么如此不通事理!鸟鹊大都喜欢把巢筑在高远处,往往弄得鸟粪狼藉,所以高大建筑物之上才设有铃铎,这是为了吓跑鸟鹊,难道能与车驼相比?」营丘士步步紧逼: 「如此说来,那鹰鹞之尾,也大多系着小铃,难道说鸟鹊还能把巢筑在鹰鹞尾上不成?」艾子被问得哭笑不得,只得回答说:「我还没见过像你这样不懂事理的!鹰鹞找准了目标,或者飞到林中,由于足上缠着线,万一被树枝绾住,振翅之际, *** 即响,人们可以依着 *** 找到它,又怎么说是为防鸟鹊而筑巢呢? 」营丘士还不死心,又问:「我以前见挽郎摇着木铃唱着挽歌,虽不知是何原因,现在想来,竟是为了让别人容易找到他啊!但我还弄不清,他缠足用的是皮带呢,还是线绳呢?」艾子终于忍不住了,生气地说:「实话告诉你吧,挽郎是死者的向导,因为死者生前好诘难,所以才摇铃给死尸听,好让死尸听了高兴。」《 龙王选婿 》一天夜里,艾子梦见一位男子,穿戴华丽威严,对艾子说:「我是东海龙王,凡是龙生的儿女,都与各江海的龙结婚。
但龙的脾性暴烈,若再与别的龙结婚,则很难和睦。我有个小女儿,我很疼爱她,她的性情又特别暴戾,若把她许配给龙,肯定不会和谐。
我想找一个有耐性又容易控制的女婿,却找不到。您有智慧,所以我要请教,求您为我谋划此事。
」艾子答道:「您虽说是龙,但也是水族,求婿,也应从水族中找。」龙王说: 「是这样。
」艾子又说:「若找鱼,可他们多。
4. 艾子杂说翻译原文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的兔否?”
译文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是不认识鹰,买了一只野鸭离去。在原野有兔动,(他)掷出那野鸭让它去袭击兔子,野鸭不会飞,掉到地上;(他)又抛掷它,又掉到地上,掷了三四次。
野鸭忽然步履蹒跚走过来讲出人话来道:“我是鸭子啊,被杀了来吃,这才是我的本分,怎么禁得起对我施加投掷的苦痛啊?”那人说:“我以为你是鹰,可以猎捕兔子的,怎么是鸭子了?”野鸭举起脚掌给他看,笑道:“看我的手脚,能够抓得住兔子吗?”
5. 艾子杂说原文:邹忌子说齐王,齐王说之,遂命为相。
居数月,无善誉。艾子见淳于髡,问曰:“邹子为相之久,无誉何也?”髡曰:“吾闻齐国有一毛手鬼,凡为相,必以手掴之,其人遂忘平生忠直,默默而已。
岂其是欤?”艾子曰:“君之过矣,彼毛手只择有血性者掴之。”译文:邹忌子游说齐王,齐王非常欣赏他,于是任命他为丞相。
几个月过去,都没有人称赞邹子的政绩。艾子进见淳于髡,问道:“邹子做丞相那么久了,为什么没有人称赞他的政绩呢?”淳于髡告诉他说:“我听说齐国有一只毛手鬼,但凡有人做丞相,它一定用手打那个人,于是那个人就忘了平生的忠直,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罢了。
难道这说的就是邹忌子?”艾子说:“您说错了,那只毛手鬼只挑选有血性的人来打。”。
6. 艾子杂说(苏轼著)的全部译文有个营丘人,虽学识浅陋,却总喜欢跟人家瞎争。
一天,问艾子:“大车下面和骆驼的颈项上,大都挂着铃,这是为什么?”艾子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东西,它们在夜里走,如不挂铃,狭路相逢就来不及避让, *** 可提醒对方早作准备。” 营丘人又问:“塔上面挂铃,难道也为了叫人准备让路吗?”艾子笑他无知,回答说:“鸟雀喜在高处做窠,鸟粪很脏,塔上挂铃,风一吹铃响起来,鸟雀就给吓散了。”
营丘人还要问:“鹰和鹞的尾巴上也挂着铃。哪有鸟雀到鹰和鹞的尾巴上去做窠的?” 艾子大笑,说:“你这个呀,不通事理太奇怪了!鹰鹞出去捉鸟雀,它脚上缚着的绳子,会在树枝上缠住;假使它一扑翅膀,铃就会‘叮呤当啷’响起来,人们就可以循声而找到它。
你怎能说是为了防鸟雀来做窠呢?” 营丘仍旧问道:“我曾见过送丧的挽郎,手上摇着铃,嘴里唱着歌,难道也为了怕给绊在树枝上吗?”艾子有点气恼了,说:“那挽郎是给死人开路的,就为了这个死人生前专门喜欢跟人家瞎争,所以摇摇铃让他乐一下啊!” 营丘有一位士人,性情不善变通,但又每每多事,好拐弯抹角地诘难别人,几乎没有一次是说在理上的。有一天,他去拜访艾子,问道:"凡是大车底下,以及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一个铃铛,这是什么缘故呀?"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物体很大,而且多在夜间行路,忽然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逢了,就难以回避,所以要借用铃铛的鸣声使对方听到,便于预先能够回避罢了。
"营丘的士人接着问道:"在佛塔的顶端,也装设了铃铛,难道说佛塔也会夜间行路,要使用铃铛鸣声互相避让吗?" 艾子回答说:"您不通事理,竟到这般地步!大凡鸟鹊多是依托高处作窠,撒下的粪便非常肮脏,所以塔上要系上铃铛,用它惊吓鸟鹊不去作窠呀,您怎么能拿这件事去和大车、骆驼的铃铛相比较呢?"营丘的士人说:"那鹰鹞的尾巴上,也系有小铃铛,哪有鸟鹊到鹰鹞尾巴上作窠的事呢?" 艾子大笑着说:"真怪呀,您这个人太不知道变通事理啦!那鹰和隼捕捉食物时,有的追入树林中,常被绦条绊住脚爪,或者偶然被枝条挂住,在振动翅膀挣扎时, *** 响了,人们就可以跟随着 *** 去寻找它。哪里是为防备鸟鹊在它尾巴上作窠呀?" 营丘的士人仍不服地说:"我曾看到出殡送葬时,走在前面引路的挽郎拿着铃铛唱挽歌,我并没去究问是什么道理,今天才知道是怕树枝绊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声去找到他。
但我不知道钩绊挽郎脚的绦带,是用皮条做成的呢?还是用丝线编织成的呢?" 艾子听了恼怒地回答说:"挽郎是给死者之导引送葬的人,因为死者生前好跟人出难题争辩,所以才敲着铃铛去娱乐他的尸体呀!" 原文:营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
一日,造艾子问曰:“凡大车之下,与橐駞之项,多缀铃铎,其故何也?”艾子曰:“车、駞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
以藉鸣声相闻,使预得回避耳。” 营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设铃铎,岂谓塔亦夜行,而使相避邪?”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
凡鸟鹊多托高以巢,粪秽狼藉。故塔之有铃,所警鸟鹊也,岂以车驼比耶?”营丘士曰:“鹰鹞之尾,亦设小铃,安有鸟鹊巢于鹰鹞之尾乎?” 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鹰隼击物,或入林中,而绊足绦线,偶为木之所绾,则振羽之际, *** 可寻而索也,岂谓防鸟鹊之巢乎?” 营丘士曰:“吾尝见挽郎秉铎而歌,虽不究其理,今乃知恐为木枝所绾,而便于寻索也。
仰不知挽郎之足者,用皮乎?用线乎?”艾子愠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导也,为死人生前好诘难,故鼓铎以乐其尸耳。” 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艾子杂说》。
扩展资料:
《艾子杂说》与一般的笑话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过,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属“借古讽今”之作。
永乐大典残卷道家部 文献通考 《艾子》一卷:陈氏曰: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曾慥类说 《艾子》:公孙龙、魏牟生于列御寇之后,其事乃见于列子之书,说者谓列子弟子以其义无垂统而有所发问,故类而附之,无嫌也。
艾子事齐宣王,而书之所载亦多后世之事,岂为艾子之学者务广其道,凡论不诡于统叙者,皆存而不去耶?览之者以意逆志,则艾子之学可明,姑置其时之后先可也。李戴埴鼠璞 《艾子》:世传艾子为坡仙所作,皆一时戏语。
亦有所本。其说“一蟹不如一蟹”,出《圣宋掇遗》,陶谷奉使吴越,因食蝤蛑,询其族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蟹凡十余种以进。
谷曰:真所谓一代不如一代也。北窗丛录 世传《艾子》乃坡戏作,予亦以为然。
比见吴思道云:是襄阳魏道辅所作。未知孰是。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 《艾子杂说》秦士有好古者[原文]秦士有好古者,一日,有携败席造门者:“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之席也.”秦士大喜,易以负郭之田.又有携枯竹杖者,曰:“太王避狄去忿所操之棰也!先孔子数百年矣.”秦士罄家之财,悉与之.又有持漆碗至者,曰:“席,杖皆周物,未为古也;此碗乃纣作漆器时所为.”秦士愈以为古,遂虚所居宅而与之.三器得而田宅资用尽去矣.好古之笃,终不舍三物,于是披哀公之席,托纣之碗,持去忿之杖,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好古而不知古者,多矣.[译文]有个姓秦的士人好古物成瘾,即使价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计地买回家来.有人也就投其所好,专门钻他这个空子,让他吃亏不少.一天,一个人扯着一块烂席片来见他,说是以前鲁哀公向孔子问政时赐孔子的座席.秦士心中大喜,认为这是难得的古物,就以诸多良田作价买了下来.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门来,说:“这是以前太王为避夷狄之乱杖策离开豳地时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该出什么价”秦士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手捧一只朽烂的木碗来兜售,对秦士说:“您买的席和杖,都算不上古物.我的这只木碗是夏桀所造,比周朝古远多啦.”秦士没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就把正住着的宅院作价买下了这只木碗.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却落得田资用尽,无衣无食,然而好古之心却使他始终不忍丢弃古物.于是,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夏桀之碗”,沿街乞讨,糊口度日,口中还不时地喊着:“衣食父母们啊,您若有太公时的九府钱,就行行好,给我一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