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读了什么书 用1个成语概括(摘记)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的原则是一致的。历届高考命题,如第1卷全是单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迅速四选一,又如第2卷简答题,考核学生对语法章法的运用和应变能力,都体现了上述原则。
那么,如何在平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①比较: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必须细心发现与感悟某些基础知识的同中之异。平时,有的同学只注意了借代与借喻;象征与借喻、双关;移用、移觉与移情;连动句与兼语句等修辞语法方面的比较,其实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善于发现在标点、词语(包括成语)章法诸方面的相异处。如省略号与破折号都可以表示语言中断,但究竟有什么细微差别,表注释说明的破折号、冒号、括号有什么不同的适用范围,清早、清晨、黎明、拂晓(军事用语)有什么不同,“密密匝匝”与“密密麻麻”有什么差别,“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与“每行事辄先人后己”中的“先”“后”是使动还是意动(似乎都可译为“把什么放在……”,但前一句是给门客作思想工作时说明自己主观认识的,在语境中宜为意动;后者使动)。又如,一段文章首有概括,尾有总结,应该以哪句为中心句?这就需要比较其明晰度和全面性。
B“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必须善于发现和感悟异中之同。这是同学们较少涉及的一种比较。事实上,很多知识都有交叉重合之处,如果没有求同的习惯,势必造成认识的混乱和做题的犹豫。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带着“旧知”去感悟“新知”,既能区分某些知识的相异点,又能抓出相同点。如比喻与此比拟常常兼格,泰山岩石“有的?
⑵ 我是一个什么成语
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⑶ 将“那本书像什么一样吸引着我”写成比喻句
比喻句如下:
那本书像诱人的美食一样吸引着我。
⑷ 书可以比喻成什么成语
书是致富复的信息-----把书比喻制成致富
书是通向彼岸的船----把书比喻成船
书是进步的阶梯-----把书比喻成阶梯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把书比喻成营养品
书是饥饿时的美餐----把书比喻成美食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把书比喻成源泉
书是时代的生命-----把书比喻成生命
书是医治幼稚的药----把书比喻成良药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把书比喻成食物,比喻成面包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比喻成医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把书比喻成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把书比喻成翅膀
书是人类的雨滴,帮助人们滋润荒凉的沙漠----把书比喻成雨
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把书比喻成伴侣
⑸ 大家帮我想想一个成语,……/用什么成语可以表达出我特别喜欢一本书,很喜爱的那种,越贴切越好
如获至宝
爱不释手
⑹ 疯狂猜成语中有一本书上面有条鱼是什么意思
不可理喻
发 音 bù kě lǐ yù
释 义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专或固执。
出 处 明·沈德符属《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示 例 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巴金《家》八)
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⑺ 《我是什么》一课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
毛遂自荐:讲的是春秋楚国的平原君的一个门客,为了得到去谈判的机会,就自我推荐的故事。
现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⑻ 疯狂猜成语答案一本书上写着废话是什么成语 不是废话连篇!
不是废话连篇的说法是错的,在疯狂猜成语中此成语就是废话连篇
解析图片中书上直接有废话二个字,一本书可以联象成一页接着一页相连(连篇),故可分析得出成语是废话连篇。
废话连篇拼音是fèi huà lián piān,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话太多。
示例: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 *** >的按语》:“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
(8)我是一个什么书像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废话连篇意思相近的成语有:言之无物、一派胡言。
言之无物,读作yán zhī wú wù,意思是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示例: *** 《反对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一派胡言,拼音:yī pài hú yán,释义:指不切实际的言语。最早出自明末作家冯梦龙的《警世恒言》。示例: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大官们叫的什么联饿、联共、扶助农工,全是一派胡言。”
⑼ 一个人旁边很多书是什么成语
一个人旁边有很来多书,都相当源于一人高了,所以答案就是著作等身。
著作等身
成语拼音:zhù zuò děng shēn
成语解释: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丰富。
(9)我是一个什么书像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成语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成语用法:著作等身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辨形:身,不能写作“生”。
近义词:学富五车
反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成语例子: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那时他已是著作等身了。(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成语谜语:高产作家
⑽ 一本书是什么成语
、一本万利
yī抄 běn wàn lì
解释本钱小,利润大。
出处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六回:“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贬义。常含讽刺意味。一般作定语、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