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爆竹的成语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解释〗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布库里雍顺后,传了数代,又出一个惊天动地的人物,比布库里雍顺似还强得多哩。”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声音或声势。
〖故事〗人格最高、能力最强的人做事时应该声势浩大、远近闻名。一个有高尚道德、崇高理想和本领高强的人应该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明朝郎瑛在《七修类稿》中阐述:“御史初至则曰惊天动地,过几月则曰错天黑地;去时则曰寞天寂地。”
〖近义词〗震天动地、震天撼地、惊心动魄。
〖反义词〗微不足道
〖例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业。
2.描写烟花爆竹的好词,好段,好句伟大 伟大 伟大有没有奖 向上 向上 向上 叫陌生者景仰
震撼 震撼 震撼 震撼你便拍掌 向上 向上 向上 要亮到谁都赞我漂亮
不只得到你赞赏 谁都有个晚上 得到一千尺好印象
壮丽 壮丽 壮丽 壮丽有没有奖 向上 向上 向上 要做世界栋梁
向下 向下 向下 跌下去便重伤 向上 向上 向上 要活到谁都当我偶像
不必稀罕你赞赏 谁都有个晚上 星光熠熠永不散场
有没有烟花 继续放烟花 耗尽能量大叫直到沙哑
别要静下 大家感动了吗 让我大放烟花 别要堕下 别要堕下
有没有烟花 继续放烟花 耗尽能量大叫直到沙哑
别要静下 大家感动了吗 我是你烟花 别要静下 值得惊动你吗
继续放烟花 别要堕下 别要堕下 就 大声喧哗 就 大声喧哗 就
大声喧哗 大声喧哗 可感动你吗
3.描写爆竹的句子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单位上安排的几天值班任务,还有与亲朋们的几次聚会,我便很少出门了。
在家里大多数时间就趴在网上,倒也自在。坐在电脑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远远近近地传入耳朵里,从早晨睁开眼直到深夜,就这么时断时续的。
在这“噼啪”的鞭炮声中,尽管我的眼睛还盯在电脑荧屏上,可是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回到童年的故乡去了…… 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以前,父亲早就把过年的鞭炮准备好了,是那种牛皮纸的,有时候是红皮的。鞭炮的个头比较小,形状像一节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节”。
除了“干草骨节”外,还要买一两把(一把十个)爆竹和二提脚。父亲把鞭炮买回家以后,受不了我们几个弟兄的软磨硬缠,便从整挂鞭上拆下来一些分给我们,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着,并警告我们谁也不准动它。
可是,父亲给我们兄弟分的“干草骨节”没几天就放完了,我们经不住诱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你一次偷几个,我一次偷几个,多了也怕被父亲发现,他的皮带可是怪吓人的。
一挂鞭炮数量本来就不多,哪里还经得起这么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亲发现鞭炮已经所剩无几了。于是父亲非常震怒,瞪着眼审问我们几个,可是我们谁也不承认。
如果不是因为大过年的,他不揍得我们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亲只是骂了我们几句出出气,也就算了。
过年,是我们小伙伴们非常盼望也是极为开心的一段美好时光。学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大家快乐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种游戏玩耍,当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几个,我放几个,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谁的鞭炮多。于是,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鞭炮的响声。
“干草骨节”是那种“啪!”的脆响;爆竹是那种“嗵!”的钝响;二提脚是那种地面一声“嗵!”天空一声“啪!”的双响。我们把鞭炮丢在地上放,插在墙缝里放,捏住鞭炮 *** 放,用弹弓射往空中放……还不过瘾,于是小伙伴们又开始发明新的玩法了,炸粪便便是其一。
那时,街道上流浪的猪狗比较多,还有牛马也经常从街道上通过,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动物粪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粪便上,然后点燃,随着药信“嗤嗤”声过后就是“嗵!”地一声爆响,一坨粪便被炸得四处纷飞,有跑得晚或者距离比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粪便溅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阵子。
更危险的游戏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点燃引信后,几秒钟内便“砰!”的一声,酒瓶子顷刻间没了踪影,玻璃纷飞,能飞出十几米远开外,有时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击伤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点燃后扔在地上,引信着完后却没了动静,一般人判断是哑鞭,于是有胆子大的就过去捡拾,可是刚刚拿到了手里,鞭炮顿时炸响。“干草骨节”威力比较小,尚无大碍,但如果是爆竹的话,不把手掌炸断了就算是万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伤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们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刚刚黑下来,有的人家就开始燃放鞭炮了。
谁家放鞭炮,门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着抢哑鞭。鞭炮声“噼啪”一阵子过后,硝烟尚未散尽,小伙伴们便借着熹微的暮色,弯腰躬背从一地碎鞭炮纸中寻找哑鞭,像抢钱似的。
一阵子忙乱之后,又朝下一家门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有的小伙伴就打着手电寻找。
这些哑鞭炮如果还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仅仅露个头罢了,有的连个头也见不着。燃放哑鞭需要胆量,胆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点燃,而是用根长香来点燃,如果实在点燃不着就会把鞭炮扒开,用火柴点燃火药,“嗤!”的一声,听个响声罢了。
有的哑鞭用块石块或者斧头砸,也能听到一声爆响。 除了过年,平时乡亲们谁家娶媳妇或者盖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须的,我们小伙伴们谁能抢个哑鞭放放就很高兴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盖新屋上梁这天。主人家都是选择在中午这个时间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与看大戏的人数媲美了。仪式开始时,是盖房子的木工头和瓦工头借着两把梯子,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和瓦刀,两个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点下头,然后分别讲着话同时登上梯子。
这边说,今天是个好日子。那边说,东家喜把房梁上。
这边说,翻身不忘毛主席。那边说,盖屋不忘 *** 。
……两个人边说边爬到了房梁顶端,各把早系在身边梁上的一根绳子解下来。下面的人仰面对梁上说,点鞭了!上面说。
点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顶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随着剧烈的“噼啪”声,就像卷帘门一样慢慢地被两个工头提了上去。待鞭炮声结束,椽子也正好被两个人提上来,早就候在屋门外面的小伙伴们便一哄而上抢哑鞭。
但人多哑鞭少,谁能抢到个脸上就写满了高兴。两个工头把顶椽子安放好后,两个人又分别提上来一个红布封口的葫芦状圆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饽饽(鸟首形状的小馒头)、大红枣、年糕、糖果、硬分币、干谷草屑之类的东西,两个人开始向人群里抛撒。
下面的人乱哄哄地争抢,场面很是热闹…… 现在,故乡的除夕夜,乡亲们家家户户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传统。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放鞭炮的时候,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了。
小朋友们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那家。
4.描写鞭炮的好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东风夜放花千数,更吹落星如雨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轻轻,柔柔擦亮夜空,
丝丝,缕缕不断感动;
勿问君,情为谁所牵,
霎那间,望竹皆无言.
回屋写书,行行荒唐,
又是烟花,时间。泪流
烟花爆竹齐飞响,
团坐举杯笑颜开。
欢歌博娱怡情夜,
空际繁星银汉呆。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首诗,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所作的《守岁》诗 还有就是:那是生长在天空中的植物,藤蔓缭绕,纯结芬芳; 那是描绘于苍穹的巨幅绘画,色彩交错,生动美丽; 那是张开在神明手中的网,光影变幻,撼人心魄。
5.形容爆竹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元日》身如束帛气如雷,能使妖魔胆尽催.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食残豆粥扫尘罢,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