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惊吓的成语
变貌失色:指因惊吓而面色改变。
乘虚可惊:乘:趁着;惊: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恫吓他。
大言相骇:骇:惊吓,震惊。说大话,吓唬别人。
担惊忍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担惊受恐: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担惊受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耽惊受怕:担受惊吓。
躭惊受怕:犹言担受惊吓。
蜂虿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狗吠之惊: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鸡皮疙瘩: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面如死灰: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目瞠口哆:哆:张口的样子。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
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心胆皆碎: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心胆俱裂: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心胆俱碎: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同“心胆俱裂”。
心惊胆怕: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心惊胆丧: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心惊胆慑:内心惊吓害怕。
心碎胆裂: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2.形容被吓了一大跳被吓跑了的四字成语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语出]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正音] 夭;不能读作“wù”。
[辨形] 逃;不能写作“桃”。
[近义] 溜之大吉
[反义] 岿然不动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抱头鼠窜
bào tóu shǔ cuàn
[释义]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语出]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
[正音] 窜;不能读作“chuàn”。
[辨形] 鼠;上边是“臼”不能写作“白”。
[近义] 逃之夭夭 捧头鼠窜
[反义] 大摇大摆 得胜班师
[用法] 一般是贬义。多用于形容敌人;也用于其他。
[结构] 连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