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 言过其实 出处
言过其实
拼音: yán guò qí shí
解释: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版后也指话说得过分权,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举例造句: 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拼音代码: ygqs
近义词: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反义词: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歇后语: 猪八戒夸海口;蚊子说成大象
灯谜: 夸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浮夸
英文: turn geese into swans
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2. 言过其实 成语
言过其实,成语,作谓语、定语,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3. 关于言的成语
冷言冷语、要言不烦、危言耸听、流言蜚语、言谈举止
一、冷言冷语 [ lěng yán lěng yǔ ]
解释: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出自:梁斌《红旗谱》三十六:朱老忠一问,严志和又火呛起来,冷言冷语说:“那谁又知道呢?”
二、要言不烦 [ yào yán bù fán ]
解释: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自: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三、危言耸听 [ wēi yán sǒng tīng ]
解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出自: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四、流言蜚语 [ liú yán fēi yǔ ]
解释: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出自:杨朔《渔笛》:村里人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
五、言谈举止 [ yán tán jǔ zhǐ ]
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自:刘绍棠《蒲柳人家》: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
4. 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
成语言过其实
拼音yánguòqíshí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成语故事
三国时,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刘备悲愤不已,出兵伐吴,想替关羽报仇,不幸失败,退到了白帝城,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当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事托付了给诸葛亮,并且告诉他说:“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他所说的话,往往夸大,言过其实,今后丞相任用他时,要格外的谨慎。”后来,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守街亭,结果因为自作主张,战术错误,弄得街亭失守。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将他处死。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很后悔没有谨守嘱咐,而大哭了一场。
“言过其实”这句成语,便是指说话的人,往往超过他自己实在的本领,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大事,结果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并不相符合,徒惹人笑话而已。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有时,“言行不符”和“言过其实”是被混用的,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
“言行不符”指的是,话和事完全两样,例如,满口的仁义理论,做的却是奸恶的勾当,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但是“言过其实”是在讥讽专说大话的人,这两点是不一样的。
5. 形容嘴里说着道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的成语
强词夺理:基本解释: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版
拼音读法:qiǎng cí ó权 lǐ
使用举例:他的话简直就是~,你不要信他。
近义词组:满嘴胡缠、蛮不讲理、蛮横无理
反义词组:理直气壮、不言而喻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歇后语:手不溜怨袄袖
6. 什么其实的成语
名过其实、言过其实、文过其实、谈过其实、名副其实等。
1、名过其实
解释: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出自: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译文: 所以俸禄超过功劳的削减,名声超过了实际的损害。
2、言过其实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译文: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3、文过其实
解释: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出自: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下》:“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译文: 显宗即位,又有很多短衍因文章超过实际,于是废黜在家。
4、谈过其实
解释:犹言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自: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译文: 曾经对谈过事实,辩论而不是真。
5、名副其实
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自: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译文: 您修身养性,水流声本州,忠诚能成绩,为后世美谈,名实相符,超过别人很远。
7. 形容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其实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其实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有一诺千金、内一言九鼎、言出必容行、言而有信、言信行果。
1.一诺千金,读音yī nuò qiān jīn。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一言九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
3.言出必行,yán chū bì xíng,汉语成语,表示说了就必须做到。比喻一个人很讲信用。言出必行说明了一个人的为人及处事态度和风格。
4.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成语,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出处: 《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言信行果( yán xìn xíng guǒ):说出的话一定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成。出自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
8. 言过其实的成语有哪些
言过其实
近义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反义言必有信、恰回如其分、名副其答实
释义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用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9. 形容别人说话其实是指的说你是什么成语
指桑骂槐
zhǐsāngmàhuái
[释义]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回上骂乙。
[语出] 明·兰陵笑笑生答《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正音] 槐;不能读作“ɡuǐ”。
[近义] 指鸡骂狗 旁敲侧击 借题发挥 意在言外 指黑道白
[反义] 直言不讳 直截了当 开门见山 指名道姓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主语、谓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冷嘲热讽;~的作风是要不得的。
[英译]
10. 言过其实成语故事
言过其实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回赏他。刘备答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 处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例 句
1. 你不要相信他~的许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名过其实 夸大其词 夸夸其谈 张大其词 过甚其辞 过甚其词 名不副实大吹大擂 夸大其辞 溢美之言 谈过其实
反义词
言必有信 名副其实 恰如其分 言必有据
典 故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