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做事果决,义无反顾。
沉舟破釜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孙武《孙子·九地》。该成语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也写作”破釜沉船”、”破釜沉舟”。
秦二世末期,项羽与叔叔项梁在东阿(今山东省西部)起兵反秦,项梁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与章邯发生激战。项梁不敌秦军,终被杀死,定陶被秦军占领。章邯取胜后,紧接着渡过黄河去攻打赵王。几天后又是大获全胜。之后,他又派遣王离和涉闲率领数万秦兵包围了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准备扩大战功。
当时,项羽已将定陶夺回,并扩充了势力。他听说巨鹿被围的消息后便派出英布率两万人马去解围,但成效甚微。项羽急于立定楚霸王的旗帜,亲率麾下所有人马渡过黄河,准备与秦决战。项羽的部队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甑",每人只留三天的口粮,以此举表示:宁战死,不败逃!
楚军将士在有进无退的情况下,人人都舍生忘死地作战。九次激战之后,秦军全线崩溃,王离被俘,涉闲被逼自杀,楚军全面胜利,项羽也由此成为诸侯上将军。所有诸侯都听从他的吩咐,对他十分敬畏,见到他后一律“膝行而前”“莫敢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