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钟击鼓。
撞钟击鼓,是一个汉语成语,它的拼音是:zhuàng zhōng jī gǔ,意思是:奏乐或敲击寺院的钟鼓。出自《墨子·非乐上》。
撞钟击鼓成语出处:《墨子·非乐上》:“撞巨钟,击鸣鼓。”《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向前与宋江、鲁智深等施了礼。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
学成语的意义和价值
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道理、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来源广泛,或为传世经典、或为巨著名作、或为历史故事、或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语,其字里有话,话外有音,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汉语的精髓,中华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