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接龙 - 孟母三迁的短句

孟母三迁的短句

1. 文言文孟母三迁的断句

《孟母三迁》

作者刘向 朝代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白话释义: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人物背景: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 孟母三迁的成语造句

1、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2、古时候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比起孟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3、而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孟母三迁、欧母“画荻教子”等流传至今,对今人仍很有启示意义。

4、“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重视教育一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美德。

5、从“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古训,到如今“百万买房,千万买邻”的***识,道出了很多购置教育地产家长的心声。

6、我国的传统文化很注重邻里的选择,从“孟母三迁,断杼择邻”到“百万买宅,千万买邻”,都有所体现。

7、母亲教导有方,孩儿感激涕零,又怎么会觉得您恶毒哪?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我何肖伟为母苦练。

8、古代孟母三迁是为了怕孩子受坏环境影响,要为自己就不必了,在马厩前以“三防”。

9、古有孟母三迁,自己一迁难道迁到南曲里去?那不是带坏孩子吗?他立刻犹豫了下来,心里在算计着怎么去拒绝。

10、昔日孟母三迁,为的还不是儿子可以好好读书?郭氏含辛茹苦地将郭嘉带大,尤其当她听到儿子天赋异禀的时候,就更不希望儿子被带坏了。

3. 三字经中称赞孟母的句子

《三字经》中称赞孟母的是:“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意思是:以前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

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扩展资料: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百度百科-三字经。

4. 用简短的话说说孟母三迁的故事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