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接龙 - 形容人有思想的成语

形容人有思想的成语

安常守故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安常习故 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出处: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安贫乐道 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百虑一致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保残守缺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出处:《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出处:参见“保残守缺”。

抱残守阙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闭关自守 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变心易虑 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出处:《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别有肺肠 别有:另有;肺肠:指思想。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拨云睹日 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出处:《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是时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主,外托公义以答拒之。”《晋书·周处传》:“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出处:《汉书·袁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不经世故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不露形色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出处:刘德桂《宣统皇帝》第一章二:“阿玛一向城府深藏,不露形色,怎么犯了这么大的错误。”

不入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出处:《汉书·袁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不识时务 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处:《后汉书·张霸传》:“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不忘沟壑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不晓世务 不知晓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处:《宋史·王安石传》:“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材德兼备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嘲风弄月 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免学他嘲风咏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嘲风咏月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免学他嘲风咏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臭肉来蝇 腐臭的肉招来苍蝇。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僧问慧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臭肉来蝇。’”

臭味相投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词不逮意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存心积虑 指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

出处:宋·苏辙《进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庙,郡县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职,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积虑,皆以为当然,是以寇至而不惧,难生而无变。”

打破迷关 指打掉思想上的迷惘。

呆头呆脑 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蹈常袭故 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明·焦竑《焦氏笔乘·(尚书)叙录》:“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复有所寻者。”

蹈袭前人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出处:《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道不相谋 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德才兼备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处: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定于一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顿开茅塞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多愁善感 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耳目闭塞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幡然悔悟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翻然悔悟 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泛滥成灾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防微杜渐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出处:晋·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封己守残 指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出处: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言理学者……薄文苑为辞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革面洗心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革心易行 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梗顽不化 指十分顽固,无法感化。

出处:《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

攻心为上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苟且之心 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蛊惑人心 蛊惑:迷惑。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

出处:《元史·刑法志》:“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固执成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同“固执己见”。

出处: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旧唐书·李纲传》:“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瑰意奇行 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同“瑰意琦行”

出处: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瑰意琦行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好恶不同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怙顽不悛 犹言顽固不化。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帝曰:‘蛮人怙顽不悛,终必取祸,姑待之。’”

怀才抱器 犹言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同“怀材抱器”。

怀材抱器 犹言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材,才能;器,器度。

换骨脱胎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金·侯善渊《杨柳枝·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出处: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积重不反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出处:清·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积重不返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韩非刑名之学;偏补阳者,商鞅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积重难反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出处: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积重难返 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出处:《国语·晋语》:“重,无乃难迁乎?”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

即景生情 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借景生情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居安虑危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橛守成规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出处:黄人《(清文汇)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恪守成宪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出处:《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孔情周思 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孔思周情 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同“孔情周思”。

口是心苗 犹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乐业安居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冷水浇背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亦作“冷水浇头”。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红玉听了,总如冷水浇背一般,唇也青了,面也白了,做声不得。”

冷水浇头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同“冷水浇背”。

出处: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四十三回:“忽然听得说太太来了,好一似——天雷霹雳,冷水浇头。”

离经畔道 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吾房中师弟授受,绍闻知之统,继精一之传,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

离心离德 心、德:心意。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指不一条心。

出处:《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毛羽未丰 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茅塞顿开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美人香草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出处: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梦断魂劳 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民贵君轻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命词遣意 运用文词表达思想。同“命辞遣意”。

命辞遣意 运用文词表达思想。亦作“命词遣意”。

墨守成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同“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默化潜移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内圣外王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男盗女娼 男做盗贼,女为娼妓。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极其腐朽卑劣。

出处:鲁迅《坟·论“他妈的!”》:“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

泥古不化 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出处:《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泥古拘方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弄月嘲风 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欧风墨雨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出处: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破除迷信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