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迹可疑
拼音: xíng jì kě yí
解释: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归宁而已。”
举例造句: 贴在教务处骂他的纸条,确有点过火,但也是他形迹可疑所致。 ★鲁迅《两地书》
近义词: 行迹可疑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举动和神色。
典故
举止和神色令人怀疑。《清史稿.王茂荫传》:“各处捕获难民,指为形迹可疑,严讯楚毒。”《文明小史》一五回:“看见有形迹可疑的,以及箱笼斤两重大的,都要叫本人打开给他查验。”鲁迅《两地书》一一:“贴在教务处骂他的纸条,确有点过火,但也是他形迹可疑所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