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仁义”的四字成语
出奴入主 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槌仁提义 抛弃仁义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东征西怨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
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膏粱文绣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
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
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含仁怀义 谓有仁义之德 积德累仁 积累德行与仁义 假仁假义 ①虚假的仁义道德。
②伪装仁慈善良 绝仁弃义 谓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沐仁浴义 谓受仁义的熏陶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史记·游侠列传序》:“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后遂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讥刺旧社会小盗被杀、大盗得国的反常现象。
亦省作“窃钩盗国” 仁义道德 ①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正义等行为标准。②泛指旧时提倡的道德规范 仁至义尽 语出《礼记·郊特性》:“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孔颖达疏:“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原指古时年终极其虔诚地祭享对农事有功的诸神、万物,以为报答,谓蜡祭极尽了仁义之道。
后用以形容对人的爱护、关心、帮助尽了最大努力 入主出奴 语出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谓崇信一种说法,必然排斥另一种说法,以己所崇信者为主,以所排斥者为奴。
后因以“入主出奴”指持有门户成见 诗书发冢 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语本《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郭象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睟面盎背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意谓仁义礼智植根于心,它生发出来的神色,清和润泽地表现在颜面,显露在肩背,散布到手足四肢。
后以“睟面盎背”为仁德者修养到家的表现 息黥补劓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语本《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成玄英疏:“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郭庆籓集释:“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复完成矣。” 重义轻财 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晬面盎背 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
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
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2. 仁有什么四字成语仁的四字成语:一视同仁、当仁不让
1、一视同仁
意思: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自: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释义:所以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
2、当仁不让
意思是: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释义: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扩展资料
一视同仁的近义词:不偏不倚
意思是: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表示公正、中立
引证解释:
不偏向任何一方
只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示例:我不偏不倚,说句公平话,她固然有过错,但是你有错在先。
3. 有仁字的四字成语有仁字的四字成语 :
一视同仁、
当仁不让、
仁人志士、
麻木不仁、
仁至义尽、
为富不仁、
杀身成仁、
仁心仁术、
大仁大义、
不仁不义、
妇人之仁、
仁义道德、
修仁行义、
仁者乐山、
求仁得仁、
槌仁提义、
渐仁摩义、
残暴不仁、
止戈兴仁、
仁者不杀、
宅心仁厚、
假仁假义、
志士仁人、
残虐不仁、
仁民爱物、
施仁布泽、
仁言利博、
含仁怀义、
居仁由义、
仁礼存心
施仁布恩、
亲仁善邻、
假仁纵敌、
不仁起富、
内仁外义、
见仁见智、
沐仁浴义、
渐仁摩谊、
发政施仁、
仁者必寿、
蹈仁履义、
宋襄之仁、
求生害仁、
取义成仁、
残忍不仁、
仁浆义粟、
观过知仁、
仁人义士、
不仁之器、
至仁无亲、
蔼然仁者、
绝仁弃义、
深仁厚泽、
仁者能仁、
法外施仁、
仁义之师、
煦煦为仁、
谦恭仁厚、
色仁行违、
尸鸠之仁
4. 义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义无反顾、
断章取义、
义愤填膺、
义薄云天、
见义勇为、
微言大义、
大义凛然、
舍生取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
顾名思义、
义不容辞、
本位主义、
义结金兰、
天经地义、
背信弃义、
忘恩负义、
开宗明义、
礼义廉耻、
不义之财、
急公好义、
望文生义、
大义灭亲、
仁至义尽、
见利忘义、
仗义执言、
保守主义、
义正辞严、
言不及义、
义正词严、
春秋无义战
5. 描写仁义的成语有哪些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安宅正路 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槌仁提义 指抛弃仁义。
大仁大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东征西怨 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含仁怀义 指有仁义之德。
出处: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出处:《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
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沐仁浴义 指受仁义的熏陶。 虐老兽心 虐老:虐待老人。
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出处: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
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司马迁《史记·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仁义君子 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仁义之兵 兵:军队。
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仁义之师 师:军队。
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仁至义尽 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
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施仁布德 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重义轻财 指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6. 第四个字是仁的成语有哪些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发政施仁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法外施仁 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妇人之仁 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积德累仁 积累功德与仁义。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为富不仁 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一视同仁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见智见仁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麻痹不仁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麻痹不仁 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