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
(一)读一读——读文知事
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
(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
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
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
(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
(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
(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
(4)师启发:还可以怎么劝?要是一个急脾气的人怎么劝?要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年人怎么劝说呢?
(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
(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
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
5、品“结尾”感知人物:
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
(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
(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6、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
(三)悟一悟——读文析理
(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
(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
三、联一联,举一反三
(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1、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的是我国20xx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