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有巴字的成语
巴高望上
巴前算后
巴三览四
巴山蜀水
巴山夜雨
巴头探脑
东野巴人
鸡烂嘴巴硬
结结巴巴
老实巴交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妄口巴舌
乌焦巴弓
下里巴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
成语查询结果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 507
巴前算后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 480
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481
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 603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48
巴头探脑 形容伸着头偷看。 490
东野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 393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427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665
老实巴交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386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 398
妄口巴舌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385
乌焦巴弓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 388
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 452
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520
巴巴 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父子三人,正是衣不遮身,.. 10
巴巴劫劫 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 12
巴巴结结 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 ①《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光阴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结.. 9
巴高枝儿 比喻高攀。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 3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
2. 古什么巴四字成语没有这个成语
古开头成语有:
古道热肠 指待人真诚、热情。
古调不弹 陈调不再弹。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
古调单弹 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古肥今瘠 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古今中外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古井无波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古貌古心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古是今非 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古往今来 从古到今。
古为今用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古稀之年 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古井不波 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
古木参天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古圣先贤 圣:品德智慧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巴结尾的成语有:
鸡烂嘴巴硬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狐狸尾巴 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
3. 巴字们词语有哪些巴字的词语 :
下巴、
嘴巴、
巴望、
泥巴、
眨巴、
淋巴、
结巴、
盐巴、
干巴、
巴掌、
巴结、
窄巴、
巴士、
伦巴、
磕巴、
哑巴、
嘎巴、
大巴、
巴汉、
巴火、
田巴、
掐巴、
三巴、
巴锦、
巴渝、
篾巴、
通巴、
巴壁、
巴船、
喀巴、
巴童、
巴答、
巴篱、
嘲巴、
瞎巴、
第巴、
黏巴、
巴避、
巴歈、
蔫巴
4. 卷字下面有个巴字猜什么成语卷字下面有个巴字猜什么成语——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一般多用来指读内容健康的书籍;就会有好处。一般作宾语、定语、分句。
正音卷;不能读作“juǎn”。
辨形卷;不能写作“券”。
近义词读书无用
反义词读书无用
例句~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历来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英译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
成语故事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