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增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
不同的人从事同一活动一般都有不同的结果,孩子的活动也是这样。例如同是练钢琴,有的孩子越练越入迷,练出了高超的技艺,丰富了想像和情感,成为小小音乐天才;而有
的孩子越练越厌烦,视钢琴如仇,畏钢琴如虎,甚至以粗暴的破坏来对待这高雅的“音乐王子”。同是练毛笔字,有的孩子练就了一笔漂亮的书法;有的孩子练得越多则写得越糟,甚至一生写不好字。
到大自然中去玩,指导者同样要冷静思考,不可盲目,争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那就务必要克服盲目性,不要把孩子到大自然去单纯看作玩。
常见一些父母也兴致勃勃地带孩子春游夏旅,到风景优美的地方玩耍。只见孩子穿着漂亮衣裳,背着大包食品,衣袋里还塞满了零花钱,出去奔跑了一天,嬉闹了一天,吃喝了一天,甚至在公园里践踏草坪,随处抛撒废弃物,最后高兴而又疲惫地回家了。不能说这样出去玩没有一点意义,总还算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空气,扩大了一些见闻吧;但所受教育实在是肤浅得很,甚至还产生相当的负效应,如孩子极易养成见美不美、见奇不奇、浮躁不羁、讲究吃喝的不良心理。
正确地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应该做到根据游览地的特点、地理条件和季节确定目的和要求,确定玩什么,做什么,观察什么。这要与以下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1. 选择时间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出去一次为宜,以接触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这里所说的一次是指有充分准备的半天以上的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在家庭附近的自然环境中玩不算在内。另外,每1~2年最好到较远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到大自然中去不要只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还要让孩子感受各种天气的变化。
2. 选择去处
尽可能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不同的面目,接触多种自然现象,尤其是要多接触原始的自然状态,如大海、沙漠、森林、沼泽等等平时较难见到的去处,而不是过多地到人工修饰的公园中去。
3. 引导去做
到大自然中去不仅要看、要玩,更可贵的是同时要做,如去学习照相、绘画、采集、认物、锄地、钓鱼、划船、溜冰、滑雪、爬树、野炊、露宿、摸螺蛳、吃野果、捉螃蟹、堆雪人、制冰灯、植树、登山、游泳、放风筝、测量土地、放飞鸽子等。要采集的物品是很多的,如小鱼、小虾、昆虫、树叶、野花、种子、各种石头、矿物及凡是新奇的自然物。这些采集来的物品要保存好,有的可以饲养,有的做标本,有的将来做实验,如种子可以种植,树枝可做盆景,树叶可做剪贴画等。
4. 抓住机遇
大自然中许多现象是短时间出现的,必须随时注意,及时引导孩子观察和活动,不可放过。例如昙花一现,樱花盛开,油菜花遍野,荷塘月色,大雪覆盖,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日食月食,日出日落,蚕结茧,蛇蜕皮,树发芽,雏鸡出壳等等,这些现象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天就消失了,特别要提醒孩子抓住机遇,注意观察。
5. 做好准备
每次外出都要与孩子***同商定时间和去处,讨论到那里玩什么、做什么,事先应当准备什么。准备的内容应包括阅读或讲解关于目的地的资料、科普常识或传说,准备好玩时必带的工具、仪器和生活用品;还要预料到游玩时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如气候突变,遇到蛇等危险物),应作哪些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接受磨炼,勇敢探险,保证安全。
平时要让孩子阅读徐霞客、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故事,麦哲伦、哥伦布环游世界的探险故事等,或在茶余饭后讲给孩子听。还要多阅读诗词文章中描写大自然的名篇,多学习反映大自然规律的成语。
6. 写好日记
凡到大自然中去活动的当晚,都要引导孩子写旅游日记和观察日记,让孩子把所做所想、所见所闻的真实而细微的感受写下来,把发现的问题、思考的过程和解决的结果记录下来,不要记空洞的流水账,以加强思维、记忆和想像,这也是最好的假日作业。一二年级的孩子如果还不会写日记,可以要求他口述活动和感受,家长帮助记录,然后逐步培养孩子自己记。
第二 引导孩子抓住“身边的大自然”,或把大自然引进家里。
大自然的现象并不是只存在于海阔天空的地方,实际上身边处处都在发生,所以也可以把大自然引进家里来观察和操作,一定要指导孩子处处留意、细心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如:房前屋后的小草如何生长,树枝如何发芽,树叶怎样飘落,春笋怎样破土,蚯蚓何时钻出地面,蜻蜓、蝴蝶有什么不同的飞行姿态,春雨和夏雨有什么不同,什么季节出现雾、霜、露珠,墙缝里怎么会长出小草,蚂蚁怎样搬食物,蜘蛛怎样结网,哪些树叫乔木,哪些树叫灌木,哪些树是常青树……
观察白天、黑夜、晴天、雨天、春夏秋冬不同的天空,区别晴天、少云、多云、阴天的异同,观察月亮的圆缺,认识一些星星,观察四季
星座的变化,看银河的位置、流星的坠落、云彩的变幻、小鸟的飞态、蝙蝠的穿梭……仅仅看天就有无数的自然现象。
屋里也有“大自然”,如蚊子什么时候闹得最凶,叮人最厉害,什么时候家里的苍蝇最多,盐怎么潮湿了,菜刀怎么生了锈,铜锈怎么是绿色的,水泥的栏杆上怎么长出了绿苔,看看远处的山是否老是一种颜色,收音机变换了方向为什么听不见广播了,下雨前家里为什么闷热,爷爷为什么叫腰疼……看来大自然的现象无处不在。
还可以有意把自然现象拉到身边来观察,如发豆芽,做米酒,种扁豆,养蚕,喂鸟,饲养虾蟹,杀一条鱼,解剖一只鸡,打碎一个蛋,看母鸡孵化,观察小猫走路,摸自己脉搏与心脏的跳动,观察不同的物体燃烧的火焰……看来无处不可以请来大自然这位老师。
第三 引导孩子借助于仪器观察大自然。
要告诉孩子,仅靠人的感觉器官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嘴(味觉)、皮肤和手(触觉)去了解大自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科学家发明了许多仪器帮助我们观察万事万物,其中有些仪器小学生就应当学会使用。
要给孩子买来或借来儿童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三棱镜、磁铁、指南针、皮尺、量具、秤、温度计、马表、湿度计、地球仪等,告诉他,这些仪器可以测定人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或感觉不精确的一些事物,如:
望远镜能帮助人看清远处的山水、地形、树木、海浪、沙丘等。
放大镜能帮助人看清细小的东西,如昆虫翅膀的样子,各种矿石的花纹,种子发芽的情形等等。
显微镜能帮助人看清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如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三棱镜可以帮助人看见综合光由哪些光线合成。
指南针可以确定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南北极是磁场的两极。指南针能定方位,使人在大海、森林、沙漠、草原中不迷失方向。
磁铁能帮助人鉴别铁质,了解铁分子整齐排列就会产生磁性,一般铁与磁铁靠近也能磁化(因为其中铁分子慢慢排整齐了),磁化了的铁摔打以后(把铁分子打乱)磁性就消失了。
皮尺能测量土地的面积,小丘的高度(人站在太阳底下,当影子与人一样长时,测量小丘的影子有多长,也就知道小丘的高度有多少)。
斗和升能测量沙土和水的体积。
秤可以测定自然物的重量。重量就是地球对这个物体的吸引力的大小。
温度计不但能探出人的体温,而且能测定空气、水的温度以及母鸡孵小鸡的温度。
钟表能把一天时间分成小时、分和秒,马表能使人把每一秒钟的时间长短感觉得清清楚楚。
湿度计能测定空气中有多少水蒸气。生石灰能吸收水蒸气,使空气干燥。
地球仪能把地球缩小成一个模型,使人看得清地球的全貌,看得清海洋、大陆及世界各国的位置和大小。
第四,到大自然中去的整个活动中及前前后后,始终要鼓励孩子善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怀疑不科学的解释,学习查阅资料和正确解答问题,养成观察提问的良好习惯。
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喜欢提问,并能提得出各种问题,这是他们求知兴趣和聪明才智的表现;而善于提问又是推动深入实践和观察,充分发展思维和想像,掌握丰富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动力。所以“学问”是又学又问的结果,而人们也爱把大事小事的难题叫问题,如人口问题、
能源问题、国防问题等等。
只要引导孩子去实践、观察,儿童就是世界上最能提得出问题的人,因为世界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处处感到奇怪和疑惑,不像成人对万事万物看了几十年,司空见惯了,不觉得新奇了,因而较难在平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例如孩子能提出:“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而成人却往往提不出这样的问题,且也不知道天空是蓝色的原因。
所以,要抢在儿童习惯了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之前,启发他们多提问,多思考,多讨论,这不仅是为了丰富他们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从小给他们一双带疑问的眼睛,一副带疑问的耳朵,一个善于思索、对问题追根求源的大脑。这样,他们将来才有可能去揭开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作出重大的发现、发明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