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优美的四字词语有哪些100个
优美的四字词语有:十全十美、美景良辰、至善至美、美不胜收、水天一色等。
一、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释义: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其美。”
二、美景良辰 [ měi jǐng liáng chén ]
释义: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译文:好时辰、好景致、好心情、高兴事,这四种情形很难同时具备。
三、至善至美 [ zhì shàn zhì měi ]
释义:最完善,最美好。
出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四、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释义: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清词丽句,觉得美不胜收。”
五、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释义: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译文: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2. 成语的特点(举例说明)1、成语的特点。成语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源远流长。
⑴源远。指成语沿用的历史性,例如:成语“有恃无恐”最早见于《左转·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了。“打草惊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写的一个故事中“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一句,至今至少千年以上。“捕风捉影”最早出现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一》,“两面三刀”最早出于《元曲灰阑记》,“南腔北调”最早出现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这些成语都有一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历史了。
⑵流长。指成语使用上的社会性。成语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书面或口头上广泛使用的。像一些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它们是从不同时代的诗词中截取的原文,因为它们或寓意深刻,或形象生动,是全诗的警句、名句,被人民群众喜爱,广为使用和传诵,得以流传。例如“春风得意”“平分秋色”“山雨欲来风满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第二个特点是定型不变。成语是一种定型的固定词组,绝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当然,三个字,五个字,甚至更多字数构成的也有。如“一溜烟”“更上一层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等,但这毕竟是少数。为什么成语以四字居多呢?这和汉语的特点有关,汉民族讲话,在音节上大都是成双成对的。汉语讲究四声,读起来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四个字的结构能适应这种声调的各种变化。《诗经》这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305篇基本上都是四字一句,这种四字句,结构短小精悍,活泼明快,读起来抑扬顿挫,在后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影响着诗人,作家,而诗人、作家的作品,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语言。成语基本上源于古书和人民群众的口语,因此成语以四字为多。
而且成语既要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又要极其概括精炼,过长过短都不行,四个字最为合适。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它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更改或变动。有的成语里有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例如,“三言两语”中的“言”和“语”是意思相近的词;“大同小异”中的“大”和“小”、“同”和“异”都是反义词,这些都不能随便更换。再如,“奇装异服”中“奇”“异”同义,“装”和“服”同义,有人将“奇装异服”写成“奇装衣服”,表面看只是写了个错别字,其实反映了没弄清成语的结构。例如,“两虎相斗”不能说成“三虎相斗”,“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盲人瞎马”不能说成“盲人瞎驴”。
四字结构的词语很多,有人专门为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四字格”,其中有些原来就是成语,有些原来不是,用久了也就成了成语。我们现在有很多成语就是这样发展来的。
2、成语的来源
成语都是有来源的。一是来自于群众口语,一是来自于书面,有案可稽。首先介绍出自群众口语的成语。
3. 成语的特点成语不同于一般的词语临时性组合,它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1.历代沿用:
成语极多是历代沿用下来、重要历史事件、古籍中的神话寓言、经典名言等。即使是民间俗语,也有不少是自古有之,它们被使用了上千年,故明显带有文言色彩。能流传至今者,均久经时间洗礼,故它们都是千锤百炼的精彩之作。
2.完整意义:
成语大多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经典名言概括而来,故不能单凭成语字面意思来理解,否则容易发生误解。故使用时,必须了解该成语的来源。典故及其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理解真正含义。
3.结构凝固:
成语多数由四字构成(又称四字格成语),在长期使用时,已凝固成一个整体,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成语中每个字一般不能随便更换。
例如:“掩耳盗铃”不能说成“掩耳偷铃”,“亡羊补牢”不能说成 “亡牛补牢”。
4.词语次序一般不能随意颠倒:
例如:“深谋远虑”不能说成“远虑深谋”,“标新立异”不能说成“立异标新”。
5.民族性内容:
成语跟汉族的历史背景(如朝秦暮楚、三国鼎立)。地理环境(如逐鹿中原、泾渭分明)。经济生活(如雨后春笋、茶余饭后)及文化风俗(如棋逢对手、龙飞凤舞)等,有着密切联系。
6.形式简洁:
成语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但原文多是一段话语,这就需要改造原文,压缩成四字。这格式能符合汉人成双作对的心理,容易上口,内容又含蓄丰富。
例如:
北朝乐府《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压缩成“扑朔迷离”。
《诗经·国风》:“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压缩成“一日三秋”。
7.形义多变:
⑴异形成语:
同一个成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却有两种以上的形式。这主要指成语中个别字的不同。
例如:
走马看花──走马观花
拔苗助长──揠苗助长
了如指掌──了若指掌
不可救药──无可救药
⑵同义成语:
形式不同,意义却相近或相同。例如: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土崩瓦解
自高自大──妄自尊大──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⑶反义成语:
两个成语意义相反,有的各由一个反义词构成。
例如:
走马看花──下马看花
师出有名──师出无名
8.词序不同:
例如:
小题大做──大题小做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9.整体意义相反:
例如:
谦虚谨慎──骄傲自满
门可罗雀──门庭若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独占鳌头──名落孙山
4. 描写人物外貌特征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 双瞳剪水: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 秀外慧中: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 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 国色天姿: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倾城倾国:倾:倾复;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 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 闭月羞花: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雾鬓风鬟: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 粉白黛黑: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 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 面目可憎: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 獐头鼠目: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 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 鸡皮鹤发: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 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囚首垢面: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头童齿豁: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虎背熊腰: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 铜筋铁骨: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 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 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 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