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含有“虎”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含有“虎”的成语1:
三言讹虎
[sān y?n ? hǔ]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擒虎拿蛟
[q?n hǔ n? jiāo] 擒捉猛虎和蛟龙。比喻制服战胜强敌。
如龙似虎
[r? l?ng s? hǔ] 形容勇猛有活力。
大人虎变
[d? r?n hǔ bi?n]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柙虎樊熊
[xi? hǔ f?n xi?ng]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虎兕出柙
[hǔ s? chū xi?]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朋党执虎
[p?ng dǎng zh? hǔ] 比喻小人结党营私,危害正义事业。
畏之如虎
[w?i zhī r? hǔ]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浙 人畏之如虎。”
饿虎之蹊
[? hǔ zhī xī]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虎党狐侪
[hǔ dǎng h? ch?i]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坐山观虎斗
[zu? shān guān hǔ d?u]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三人成市虎
[sān r?n ch?ng sh? hǔ] 见“三人成虎”。胡适《这一周》三六:“?三人成市虎?,这事竟很象真的了。”
养虎自贻灾
[yǎng hǔ z? y? zāi]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苛政猛于虎
[kē zh?ng měng y? hǔ] 孔子经过泰山旁边,有个妇人在坟前哭得很悲伤。孔子让子路去问明原因。妇人说,她的公公、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今天儿子又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呢?妇人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门人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意思说繁苛的政令和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见《礼记?檀弓下》。
养虎自遗患
[yǎng hǔ z? y? hu?n]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三夫成市虎
[sān fū ch?ng sh? hǔ]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恶虎不食子
[? hǔ b? sh? zǐ]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虎父无犬子
[hǔ f? w? quǎn zǐ] 老虎不会生出狗来,比喻出色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
乳犊不怕虎
[rǔ d? b? p? hǔ]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虎生而文炳
[hǔ shēng ?r w?n bǐng] 文:纹理;炳:显著。老虎生来身上的皮毛就是花纹鲜艳多彩。比喻人本来就具有的素质和品德。
含有“虎”的成语2:
九牛二虎之力
[jiǔ ni r hǔ zhī l?] 比喻很大的力量(常用于形容做一件事费的力气大)。
一山不藏二虎
[yī shān b? c?ng ?r hǔ]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前怕狼,后怕虎
[qi?n p? l?ng,h?u p? hǔ]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老虎头上搔痒
[lǎo hǔ t?u sh?ng sāo yǎng] 比喻不自量力。
前怕龙,后怕虎
[qi?n p? l?ng,h?u p? hǔ] 也说前怕狼,后怕虎。比喻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风从虎,云从龙
[fēng c?ng hǔ,y?n c?ng l?ng]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拉大旗作虎皮
[lā d? q? zu? hǔ p?] 鲁迅《答徐懋庸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比喻打着权威的旗号吓唬和蒙骗人。
云从龙,风从虎
[y?n c?ng l?ng,fēng c?ng hǔ]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初生牛犊不怕虎
[chū shēng ni? d? b? p? hǔ] 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画虎不成反类犬
[hu? hǔ b? ch?ng fǎn l?i quǎn]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画皮难画骨
[hu? hǔ hu? p? n?n hu? gǔ]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老虎头上扑苍蝇
[lǎo hǔ t?u sh?ng pū cāng y?ng] 比喻自己找死。
初生之犊不畏虎
[chū shēng zhī d? b? w?i hǔ]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 意思是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现在多用于比喻阅历不深的青年人思想上没有顾虑,敢想敢做,无所畏惧。
画虎不成反类狗
[hu? hǔ b? ch?ng fǎn l?i gǒu]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初生之犊不惧虎
[chū shēng zhī d? b? j? hǔ]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 r? hǔ xu?,yān d? hǔ z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r hǔ xiāng d?u,b? yǒu yī shāng]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guān m?n yǎng hǔ,hǔ d? shāng r?n]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b? r? hǔ xu?,b? d? hǔ zǐ]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hǔ shēng sān zǐ,b? yǒu yī biāo]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含有“虎”的成语3: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qi?n m?n j? hǔ,h?u m?n j?n l?ng]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d? zu? qi?ng shān,yǐn hǔ z? w?i]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b? t?n hǔ xu? ,ān de hǔ zǐ]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东观汉纪?班超传》:“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陈亮《酌古论二?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sh?ng shān zhuō hǔ,xi? hǎi q?n l?ng]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什么为难的事只管说,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 安龙媒 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lǎo hǔ ji? zhū,xi?ng gōng ji? shū]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 爱好 。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qi?n m?n q? hǔ,h?u m?n j?n l?ng]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shān sh?ng w? lǎo hǔ,h?u zǐ chēng d? w?ng]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r?n w? h?i hǔ xīn,hǔ yǒu shāng r?n y?] 喻指坏人心地险恶,必须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