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渡而击这个成语相信大家很熟悉,但具体出自那个时期,那个典故,相信大家都有所疑问?
今天小虫就来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半渡而击的人和事。
讲起半渡而击这个典故就必须要说一说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根据《史记》中记载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五花八门,有八种之多,本文以《史记》记载为准。
说起宋襄公为人,后世对宋襄公的褒贬不一,有人说宋襄公仁义有信,知晓春秋大义;又有人说他虚人假意,是假道学的典型。但需要提到的是宋襄公固然迂腐、不自量力,但在做人方面还是仁义有信的。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次子,但也是宋桓公的嫡子,在宋襄公没有继位前,他曾向他的父亲宋桓公说,要把位子让给他同父异母的哥哥目夷,请求他的父亲将他的哥哥目夷立为太子,但目夷没有同意,为了躲避宋襄公的让贤,目夷还逃到了卫国。在宋襄公即位后,目夷被宋襄公立为相。
假如说,宋襄公让位是为了套路他的哥哥,那么就说明宋襄公没那么二球,不仅不是楞的角色,还有挺深的心机和城府,那么他也不会傻到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让敌人安全渡河之后才开战。
反过来也就说明了宋襄公本人本质上是一个具有仁义礼智信、仁爱真善美的社会主义五好青年,虽然说仁义的有点智障。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宋襄公:“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为什么,会这样说宋襄公呢?
首先,要说在齐桓公死后,霸主之位便空了下来,这个时候宋襄公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想效仿齐桓公,会盟称霸,相比于晋、楚、齐、秦来说,宋国就是个巴掌大小的地方,小国争霸本身就是再找死。于是在当时形成两个集团,一个是由楚、齐、郑、陈、蔡等国组成的一大集团,另一个是由宋襄公、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组成的集团。结果可想而知,你当霸主了,楚国说我怎么办?老子还想当一回霸主呢?于是在宋襄公会盟的时候,楚国把宋襄公直接逮了起来,最后在鲁国的调停下,才被放了。
回去之后,宋襄公还不死心,本着剪其羽翼的原则,于是去攻打郑国,结果楚国逮住宋国大军外出这个机会,楚成王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宋国,老巢马上就没了,宋襄公之后苍茫回国。很明显,楚国那么大地方兵多将广,宋国巴掌大的地方原本兵就不多。
结果呢?在泓水河边,宋襄公又抽风了,大手一挥全军后退,让他们上岸,就过可想而知,当楚国大军登岸以后,十个打一个,宋襄公被打的落荒而逃,半渡而击这个典故就是在这一战中产生的。
要说的是在宋襄公战败回国后,国人都埋怨宋襄公迂腐,宋襄公却驳斥到“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看到这相信大家对宋襄公这个人也是五体投地了,在这种脑抽风的情况下,宋襄公带着他的王图霸业、春秋大义在重伤中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