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是说因为小小的差别或细微的误差而失去了很多,甚至可以失去目标或彻底失败。
该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不应忽视细节,不能小心浮动或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疏忽或差错也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
比如,一位工程师在设计一座桥梁时,如果忽视了结构上的一个细节问题,可能会导致钢铁骨架的失败而使整座桥梁倒塌;一个精密机械的制造商,如果在加工精度上稍有差池,可能会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这些问题都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工作或生活中的细节,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心。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典故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传说楚汉争霸时期,淮阴侯韩信以少胜多,关键之际,他亲自指挥,淮阴军在关键时刻突然进攻,迫使敌方措手不及,取得了胜利。
但在赢得战斗后不久,淮阴军又面临了另一个挑战,那就是要过长江。由于没有足够的船只来运输整个军队,韩信下令让部队进行挖掘河滩的改造,联合当地居民和赤膊工人将长长的河滩变成了一条可以通航的新河道,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这个胜利之所以能够取得,是因为韩信在策略和战术方面,考虑到了最微小的差距。他极其关注细节和小问题,并发现了这些小问题。他指挥士兵用大刀把细小的木片夹在指甲上,让每个士兵都可以亲自测试河滩的深度和强度,以避免车辆和人员穿越时被卡住或者陷入沙滩。
因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被形象地应用于这个事件中,更加引人深思。它表达了一个原则,即使为了成功而牺牲最小的细节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