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居安思危”。
2、成语寓意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个人来说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更是如此。居安思危是一种超前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始终是一帆风顺,总会有曲折与风雨相伴,坎坷与逆境相随。所以,面对任何事情,人们都应当做到未雨绸缪,这样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在和平时期,要有居安思危的应变措施,在做好物质准备的同时,思想上还要常守不虞之戒,牢记失戒的教训,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3、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运用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作家·茅盾《子夜》:“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们居安思危,修建了许多民防设施,并定期举行民防训练。
随时准备应付入侵者制造的各种不测事件。”作家·周大新《第二十幕》:“但如今的秉温保对官扬已有了解,并不让自己喜形于色,而是居安思危,为牢牢控制兵权采取三项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