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不好的成语如下:
1.卑鄙下作——形容人卑鄙、品德的败坏。
2.心狠手辣——心肠凶狠,手段毒辣。形容人阴险至极。
3.禽兽不如——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4.诡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5.心怀叵测——心怀:居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6.忘恩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背弃了恩情和道义。
7.背信弃义——背弃:违背誓言;弃:抛开。指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8.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9.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10.遗臭万年——遗臭:死后留下的恶名。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扩展知识: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演化、广泛传播并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它们不仅具有修辞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还能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以下是对成语作用的描述。
成语可以用作比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比如,“如鱼得水”形容处境顺利、舒适,就如同鱼儿在水中游动一样自如;“一贫如洗”形容极度贫困,如同衣服被洗得干干净净一样一无所有。
成语可以通过象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意境。如“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浩大、场面热烈,象征着热情、激烈的情感;“暗无天日”形容环境恶劣,象征着希望破灭、前途黯淡无光的情境。
成语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情感。如“口若悬河”形容口才极为出众,能言善辩,就像河水从口中喷涌而出一样;“一步登天”则形容速度极快,一步之间就能登上高高的天空。
文化许多成语源自历史事件、典故或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卧薪尝胆”源自吴越争霸的故事,表示刻苦自励、报仇雪恨的精神;“井底之蛙”则来自于《庄子》,表示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成语也承载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舍生取义”则传达了为了正义事业不畏牺牲的价值观。成语在道德教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礼貌、礼节对于人际关系的价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则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很多成语凝聚了古人的生活经验,是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选择和归类规律;“一日之计在于晨”则提醒人们要善于利用时间,早做规划。
一些成语为人们提供了应对困境的方法和态度。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乐观,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发生;“居安思危”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综上所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使用和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