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子兵法里的四字词语
《孙子》成语的主要形成方式有 1.直接摘自《孙子》原文 2.后人加工组合。
辑录如下: 1.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攻其不〈无〉备〈同上〉 3.兵不厌诈〈《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
〉 4.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6.不战屈人〈《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终而复始〈《孙子?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 10.死而复生〈《孙子?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 11.纷纷纭纭〈《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12.浑浑沌沌〈《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 13.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15.倍道兼行〈《孙子?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16.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 17.后发先至〈《孙子?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 18.居高临下〈《孙子?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 19.爱兵如子〈《孙子?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20.首尾相应〈《孙子?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 21.同舟***济〈《孙子?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2.风雨同舟〈同上。
〉 23.兵贵神速〈《孙子?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4.舍近求远〈《孙子?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25.焚舟破斧〈《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斧,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26.破釜沉舟〈同上〉 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28.巧能成事〈《孙子?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附《孙子兵法》全篇 :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温”字“氵”旁换“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
2. 孙子兵法里的四字词语,知道的快告1.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2.攻其不〈无〉备〈同上〉
3.兵不厌诈〈《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
4.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5.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6.不战屈人〈《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终而复始〈《孙子?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
10.死而复生〈《孙子?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3. 兵法的四字成语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
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
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出处: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
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
后泛指兵书、兵法。 出处:《后汉书·何进传》李贤注:“太公《六韬篇》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隋书·经籍志》:“《三略》,下邳神人撰。”
龙韬豹略 指兵法。 出处:明·宋濂《走笔送金贤良》诗:“蛋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什围伍攻 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参见“十围五攻”。
出处:宋·秦观《李陵论》:“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4. 孙子兵法 成语《孙子》成语的主要形成方式有1.直接摘自《孙子》原文2.后人加工组合。
辑录如下:1.出其不意〈《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2.攻其不〈无〉备〈同上〉3.兵不厌诈〈《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
〉4.无懈可击〈《孙子?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5.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6.不战屈人〈《孙子?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7.出奇制胜〈《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8.终而复始〈《孙子?势篇》:「终而复使,日月是也」。
〉9.周而复始〈同上。系由「终而复始」演变而来〉10.死而复生〈《孙子?势篇》:「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11.纷纷纭纭〈《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12.浑浑沌沌〈《孙子?势篇》:「浑浑沌沌,形园而不可败也」。
〉13.避实击虚〈《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14.避实就虚〈系从上一句演变而生〉。
15.倍道兼行〈《孙子?军争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16.以逸待劳〈《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佚〉待劳,以饱待机,此治力者也」。
〉17.后发先至〈《孙子?军争篇》:「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使之迂直之计者也」。〉18.居高临下〈《孙子?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19.爱兵如子〈《孙子?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20.首尾相应〈《孙子?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21.同舟***济〈《孙子?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22.风雨同舟〈同上。
〉23.兵贵神速〈《孙子?九地篇》:「兵之情主速,待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24.舍近求远〈《孙子?九地篇》:「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25.焚舟破斧〈《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斧,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26.破釜沉舟〈同上〉2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28.巧能成事〈《孙子?九地篇》:「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附《孙子兵法》全篇 :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谋攻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温”字“氵”旁换“车”],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门”内上“西”下“土”]。
5. 关于兵法的四字词语围魏救赵 反义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以逸待劳 近义养精蓄锐反义疲于奔命释义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用例他踞了碉楼,~,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声东击西 近义出其不意、出奇制胜释义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用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暗渡陈仓 近义暗送秋波反义明目张胆、明火执杖释义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用例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调虎离山 近义声东击西、围魏救赵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用例这自然是~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擒贼先擒王 释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
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欲擒故纵 近义欲取故予、诱敌深入反义放虎归山、养虎为患释义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金蝉脱壳 近义缓兵之计、瞒天过海反义瓮中捉鳖释义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用例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的法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缓兵之计 近义权宜之计反义速战速决、兵贵神速释义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
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用例这样办不过是~而已。